• 96阅读
  • 0回复

《工人日报》载文提出科学普及直接影响社会进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3
第8版(文摘)
专栏:

  《工人日报》载文提出
科学普及直接影响社会进步
今天,当人们享受科学带来的恩惠,轻松工作、舒适生活时,科学本身却远离了普通人的常识,叫人难以理解。因而科学普及工作就显得异常重要,这是一项需要全社会深切关注、协同努力的公益事业。——编者
科学普及直接影响社会进步和民族兴衰,这是近代科学出现以前早就存在的事实。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一方面取决于自身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取决于被公众理解的程度。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许多多智慧的科学思想,但其中很多都没有在文明的历程中留下印记。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它们不能普及或没有普及,它们不能被公众理解。公众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他们只参与和支持自己能够理解,并且认为重要的事情。
今天,公众理解科学的问题尖锐地摆在人们面前。因为科学对人类的影响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大,它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发展和每个人自身的幸福。然而它却远远离开了人们的常识,单凭经验和直觉,即使是想象力很丰富的人也难以准确理解今天的科学和它所引起的变化,人们难以从自己的经历和知识背景中判断它们的价值和意义。这种功能和认知的相悖,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思考,把它看作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一种新的挑战。
科学的发展异常迅速,技术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有幸生活在今天的人,一生中能够亲眼看到许多技术发生若干代重大的变化,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只能企盼来自社会的科学教育实现自己的知识更新。在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时候,不仅看学校教育发展的程度,还要看公众理解科学活动的深度。
今天,生产劳动和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科学含量越来越高,劳动者单靠体能和常识越来越难以胜任自己的工作,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科学普及活动直接影响着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影响着科学劳动社会化的程度,它直接影响着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公众理解科学活动的困难有时也来自科学共同体内部,认为它和科学事业本身无关,对它缺乏热情,不愿意承担义务。科学探索是一种有可能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活动,但这种影响要成为现实,必须得到公众的充分理解和有效支持。时代向科学家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科学家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下思考科学事业。
(1月5日《工人日报》张开逊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