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一个奥维涅人的追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4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今古人物

  一个奥维涅人的追求
李晋有
说起豪斯先生,去年10月我们在昆明举办的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就有过一面之缘。这次在奥维涅重逢,这位法国民俗文化协会联合会的主席一直陪同我们国家民委文化代表团,他既是向导,又当司机。在豪斯先生的特别安排下,我们访问了他的家乡戛纳。这个面积不过36平方公里的小市却主办着一个在法国乃至世界都颇有声誉的艺术节——戛纳国际民间艺术节。艺术节迄今为止已举办22届,主办者就是豪斯先生领导的法国民俗文化协会联合会。
法国民俗文化协会联合会是一个民间团体,其前身是30多年前由豪斯先生发起组织的8人民间艺术团———戛纳布列舞蹈团。布列舞是17世纪法国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这种舞蹈节奏明快,气氛热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舞蹈团创始者的本意就是通过学习表演民间音乐舞蹈,发掘、传播当地传统的民间艺术。经过多年的思索和准备,1974年,豪斯先生领导举办了第一届戛纳国际民间艺术节,邀请国内国外的民间艺术团来戛纳表演交流。戛纳艺术节的活动时间从第一届的4天发展到现在的10天(从今年开始将变为12天),目前参加艺术节的有来自五大洲10个国家的外国团体和数个本国团体。这个艺术节规模大,影响广,深受人们欢迎。戛纳只有5000人,但每年7月来此观看艺术节表演的多达3万人,其影响可见一斑。在豪斯先生的领导下,戛纳布列舞蹈团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4个下属机构(国际民间艺术节组委会、传统工艺品商店、民间艺术团、传统文化传播协会)的民俗文化协会联合会。
在戛纳,我们参观了民俗文化协会的活动中心“民俗之家”。这个看起来既有特色又有档次的中心竟然没有花一分工钱,一座4层楼的建筑是全靠义务劳动者一砖一瓦地盖起来,协会只花了最便宜的建筑材料费。以我们这些非专业的眼光看,这绝不像“业余建筑师们”的作品。在一个人口不过5000人的城市,完全靠志愿者的义务劳动完成一座建筑的艰难可以想象,这似乎是个童话,但豪斯先生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漂亮。“民俗之家”有表演场地,排练场地,有可供200人就餐的餐厅,有可容100人左右的会议室,还有展览厅、客房等等。豪斯先生告诉我们,目前他们正在扩建一个剧场,并打算改建一个电影放映厅和一个可提供同声翻译的会议厅。和过去一样,他们只付最基本的建筑材料费,所有的工人都是义务劳动者。
据豪斯先生介绍,即使到了今天,戛纳艺术节在国内国际都有了声望,艺术节的经费也只有15%来自中央和省市政府的拨款,其余全靠自筹。一次艺术节至少有400个参加者(不包括组织者和工作人员),这些人10多天的食宿交通和少量的零用钱都由艺术节组委会负担,这自然不是一笔小数目。解决经费的办法是什么?是公众的自愿参与,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有力的出力。从戛纳布列舞蹈团组建至今,这一原则一直是民俗文化协会联合会不变的宗旨。有了这种自愿的参与,才有了不费分文建筑工程费的“民俗之家”;才有了每年艺术节期间众多的义务服务人员。豪斯先生兴奋地告诉我们,一家银行已同意为今年的第23届戛纳国际民间艺术节赞助10万法郎;奥维涅一家颇负盛名的葡萄酒公司每年为艺术节免费提供葡萄酒;艺术节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当地年轻的志愿服务人员,他们在艺术节期间工作不仅不取分文报酬,更有意思的是,如果有人在艺术节期间表现不佳,他(她)将在3年内失去作为艺术节义务服务人员的资格。
让·豪斯先生不到50岁,他从事民俗民间艺术工作已逾30年。法国青年体育部任命他为政府官员,要求他到巴黎工作,但这位奥维涅的儿子宁可不当这个“官”,也不愿离开戛纳这座小城,离开自己一手创办的艺术节。为了鼓励这位民俗文化事业的开拓者,政府特许他领取薪水,却不必上班。据说,享有这种待遇的非常罕见。因为组织国际民间交往,拓展了旅游渠道,为失业青年提供了劳动的机会,法国政府的青年体育部、外交部、旅游部和劳动部对民俗文化协会联合会这个民间组织在各方面都给予支持。
豪斯先生那坚韧执著、不计报酬的敬业精神令人感动,他组织举办国际民间艺术节的方式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戛纳,我就常常想到这个问题,中华民族文化有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博大精深,55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自己优秀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我们所需要的正是如豪斯先生这样对民族民间文化热心乃至于痴迷的献身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