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知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4
第4版(副刊)
专栏:艺与人

  知音
海田
贺东久是个才华横溢的热血青年,爱写诗,爱朗读诗,还喜欢高朋满座。旧雨新知相聚一堂,酒酣耳热,他便用满口的家乡话背诵一段最新的作品助兴,释放出诗情的豪爽与真诚。
贺东久是位有成就的军旅诗人,同时他的歌词也写得隽美、含蓄、深刻。那首人人传唱的《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曾激发了多少人的豪情壮志,而那首《啊,莫愁,莫愁》又曾唤回了多少失落的心。他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写下“自古人生多风浪,何须愁白少年头,莫愁,莫愁,劝君莫忧愁”的佳句,让人们从歌声中得到警示与反思。他的爱情歌词细腻真挚,构思独特。例如《三次见到你》:“第一次见到你/我像海边的孩子初见大山/山是那样陡峭/简直高不可攀/第二次见到你/我像山里的孩子初见大海/海是那样浩瀚/只有望洋兴叹/第三次见到你/我变得有些大胆/是什么推动我/山高不可阻,海阔不可拦。”
一九八九年他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毕业,很快又从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转入北京总政歌舞团,作品也愈加成熟。他接连出版了诗歌集《带刺刀的爱神》、《相思林》、《暗示》、《面影》、《悬念》,他为电视连续剧《大酒店》、《风雨丽人》写主题歌,插曲,参加歌剧《党的女儿》、《芦花曲,木棉红》的创作,参与中央电视台各种大型文艺晚会的歌曲创作……他聪颖、机敏,被同伴们戏称“狐狸”;他交友甚广,稍有贪杯,但从不口吐狂言,伤害他人,因而他的朋友甚多。他对任何人都像对待自己创作一样投入整个的身心,很多人都视他为知音。那首《如果》可以表明他的心迹:“如果你不将一颗心/交给我收藏/即使给一万个热吻/也没有分量/如果我不能在你的怀抱里/自由地歌唱/就让我在你的怀抱里/忧郁地死亡。”
由音乐文学学会、《词刊》、总政歌舞团、中海贸集团联合举行的贺东久作品研讨会最近在北京举行。没想到,研讨竟成了讲故事,大家讲贺东久的经历,讲他的作品是如何产生的,趣闻逸事一串串地从每个发言者口中吐出来,引发的笑声此伏彼起,而他则端坐在台上傻笑。在笑声中,人们更了解这位诗人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