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岸上的妹妹》和平顶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4
第4版(副刊)
专栏:舞台内外

  《岸上的妹妹》和平顶山
杜英姿
“社会需要这样的戏。”北京军区后勤部一位中校军官看完河南省平顶山市豫剧团在北京儿童剧院演出的现代都市戏《岸上的妹妹》后的这句感慨,道出了观众的心声。《岸上的妹妹》并不是一出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的爱情戏,而是振聋发聩的社会心理剧,她的触角直指当今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容回避的病灶,把冷峻的剖析对准世态人情,将热切的呼唤抛向人的尊严和良知。青年工人王文志,为搭救素不相识的女歌手欧阳雪而身中数刀倒在血泊中,反被诬为与流氓争女人而挨刀子。在恶势力的威逼下,欧阳雪不敢站出来为英雄作证。于是,事情复杂了,“哥哥”身陷水深火热中,“岸上”的妹妹们更是备受心灵的煎熬,妹妹园园奔走呼号;未婚妻秋云虽爱王文志,却不能不为自己的未来担心;欧阳雪从怯懦、犹疑到挺身而出,勇敢地维护正义的尊严,终于完成人格的升华……人物的心灵历程成为该剧的主干,而演员们投入的表演,则把观众们的情感之舟带入一个波涛翻滚的海洋。当王文志难抑激情,放歌“若人人都燃起心头一把火,这世界将会多么温暖,多么欢乐”,在欧阳雪“不再恍惚甘沉沦”,毅然跳下岸,跃入激流漩涡中后,观众也如吐尽胸中块垒般的舒畅。历经灵魂之战后,情感的船驶入了真、善、美的港湾。
一个年轻的市级剧团,自编自演这样一部力作,用文化局局长刁培江的话说,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和方方面面的支持。1993年起,剧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精简富余人员,鼓励在编的精兵强将多演戏,演好戏。全团演职员平均年龄31岁,《岸上的妹妹》剧组平均年龄29岁。作为平顶山市“五个一工程”项目,剧组深入市属11个县市区的厂矿企业、学校、部队、机关,演出50多场。在听取群众反映的基础上,又聘请省内外的专家6易其稿,上海戏剧学院教授项琦担任导演,音乐家王基笑任音乐指导,耿玉卿任唱腔设计,舞美设计是省艺研所的佘大洪,灯光师刑辛则来自中央实验话剧院。
市委书记王银忠和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有关领导率团进京,以戏为媒,向北京各界不遗余力地介绍平顶山。平顶山市是河南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典型,他们把精神文明建设当作先导工程,通过思想教育、文化活动,昂扬平顶山人的精神风貌。第二届中国曲艺节在平顶山举办,为平顶山添光加彩;《岸上的妹妹》也是要钱给钱,要物给物,要人给人,全社会支持这部弘扬正气的好戏。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在全省做的调查中,平顶山市300份随机发放的问卷满意率达97.3%,可谓与该戏相得益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