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青春铸就的辉煌——记总参谋部“模范通信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5
第1版(要闻)
专栏:

  青春铸就的辉煌
——记总参谋部“模范通信站”
新华社记者马晓春本报记者刘玉琴郭嘉
这是一个由平均年龄只有十八岁的女兵组成的战斗集体。
她们身居三尺机台,稚嫩的双肩肩负着统帅部的通信保障任务;她们一丝不苟,忠于职守,用绚丽的青春年华创造出非凡的业绩。
她们就是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最近签署命令授予“模范通信站”荣誉称号的总参谋部某长途电话站。
让党放心的“传令兵”
走进总参某长途电话站的机房,长长的机台前端坐着几十位女兵。闪烁的信号灯和她们不停的应答声汇成一支交响曲。每个机台上方,红色仿宋字分别标着北京、沈阳、济南、南京、广州、成都、兰州等通达方向。中央、军委的声音从这里传向四面八方。这儿既是全军话务通信的中枢,统帅部的“耳目”和“神经”,又是辐射全军的话务“龙头”和“窗口”。巧手连八方,塞绳系三军,其地位、作用和责任可想而知。
长话站自一九五一年建立以来,始终把全心全意保障中央、军委的指挥顺畅作为建站之本,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做到“我听党的话,塞绳听我的话”,“人在电话通,不误一秒钟”,成为党和人民忠诚可靠的“传令兵”。
一次,话务员魏丽萍突然接到上级电话,要求将一个重要情况向在京西宾馆开会的领导同志汇报。这时,上午的会议已经结束,与会者纷纷离开会场。小魏以熟练的技术,很快接通了四个电话,可是还有一位领导同志没找到。小魏根据散会的时间判断领导不会走得太远,便机灵地把电话接到宾馆门口的值班室。在领导的车即将驶出大门前几秒钟,找到了这位领导。
像这样的电话追汽车、追火车、追飞机的事在长话站并非偶然。一次,军委办公厅有件重要事情要马上向中央军委一位领导报告。此刻,这位领导正在奔驰的列车上。军委办公厅要求,无论如何要与领导联系上。值班的话务员毛光丽找来全国地图和列车时刻表,根据有关方面提供的情况,计算列车运行时间。当列车在途中一个站停靠时,毛光丽经过反复迂回接转终于将电话接通。
共和国多少次重大的军事斗争和惊心动魄的事件,无不与长话站的姑娘们紧紧相连。在过去的四十多年中,她们出色地完成了抗美援朝、炮击金门、边境自卫作战、珍宝岛战斗、唐山抗震救灾、核武器试验、导弹卫星发射以及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的通信保障等任务几千次,从未发生事故和差错,多次受到中央和军委领导表扬。
技术过硬的精兵
长话站女兵多年来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技术练不精,不能算好兵。”
60年代的大比武中,这个长话站就曾夺得全军话务竞赛第一名。到90年代,在全军通信部队话务专业竞赛中,她们再次技压群芳夺魁。教导员薛丽说:“我们的口号是见第一就夺,见红旗就扛。”在历年上级组织的种种专业技术比赛中,她们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这个站连续14年被评为全军先进话务台站,所属一号台荣立集体二等功、三等功,并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单位”等称号。
“问不倒”和“一口清”,这是长话站人人必备的基本功。目前,全站话务员平均背记电话号码1500多个,部分人员可达2500多个,被誉为“活电脑”。全站70%以上的人达到一、二级技术能手水平。初到长话站的人,面对数以千计的号码、地名、代号,没有不头痛的。有的战士第一次上台背记,竟紧张得哭起来。为此,她们不得不进行强化训练。话务员王宁宁为了提高训练成绩,入伍第一年没逛过一次商场,没看过一场电影,业余时间几乎全部用于学习业务技术。尽管营区离天安门不远,可她没有利用一个假日了却儿时的愿望——在天安门前留个影。功夫不负苦心人。一年中她背记电话号码2000多个,练出了能同时处理4件电话的硬功夫,入伍两年就被评为一级技术能手。
长途电话站的姑娘们以其精湛的技术,保证了年均接转电话120万件无差错,接通率达98%以上。
锻造士兵的熔炉
严格、紧张、有序的工作环境,培养和锻炼了女兵坚忍不拔的性格和顽强奋进的作风。
由于工作性质,许多话务员大都了解一些机密事项。但“党和国家的机密,烂在肚子里也不能讲”。1976年1月,周恩来总理病逝,一位值班话务员从接转的电话中首先获悉这不幸的消息。她满脸泪水,哽咽着接转电话。当有人问她发生了什么事时,她只是默默摇头,一个字都不肯泄露。长话站的姑娘们就是这样严守秘密,即便是对在一起工作的同志,不该说的事也绝对不说。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然而,长话站的姑娘们却没这个“福份儿”。尽管一个话务员每天要接转几百次电话,但她们从不利用工作之便挂一次私人电话。话务员张燕的父亲是某部一位指挥员,因工作关系,张燕经常在电话里听到父亲的声音,但她只能按规定用语进行应答,最多只能报自己的代号。一次家里来信说母亲生病,她特别想挂个电话询问一下妈妈的病情。正巧她值班时,电话里又传来父亲的声音,此时她虽然话到嘴边,却仍没有多说一句。
严格出人才,长话站是孕育出色人才的摇篮。近几年,这个集体中涌现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军优秀班长”、“优秀话务员”、“基层建设标兵”等几十位先进人物,28人走上师团或局处领导岗位,45名战士考入军校并被提升为干部。
巨大的精神源泉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40年间,先后有1200名女兵在长话站这个战斗集体中服过役。她们自豪地说: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岁月是在长话站度过的。
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建站初期就给了这群女兵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话务员工作、生活上的许多具体问题,日理万机的领导人都想到了。他们还多次会见这个群体的代表,邀请她们在天安门城楼参加盛大观礼活动。长话站的许多人至今还珍藏着和中央领导同志的合影照片。
在长话站挂满各种锦旗、奖状的荣誉室里,一幅邓小平同志和女兵在一起的彩色照片,格外引人瞩目。站长成爱民介绍说,那是1986年8月的一天,邓小平同志在北戴河海滨会见了在那里值班的话务员,与大家一一握手、问好,合影留念。朝气蓬勃的年轻女兵簇拥着他,灿烂的微笑在瞬间变成了永恒。
自1985年以来,邓小平同志曾先后5次会见长话站官兵,给了她们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长话站的女兵们关怀备至。作为党的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的许多重要电话都是这群姑娘接转保障的。江泽民同志多次在电话中向她们问好,并予以表扬和鼓励。
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张震、张万年、迟浩田等领导同志也非常关心她们的成长和进步,多次鼓励和嘉勉官兵。
这一切,成为女兵们奋发向上的力量源泉。
这一切,成为姑娘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附图片)
上图:模范通信站女兵英姿。宋吉河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