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专家父子——记教育专家张佩纶和他的父亲张少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5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学界人物

  专家父子
——记教育专家张佩纶和他的父亲张少铭
易倞
在中国东北重工业城市沈阳,有一位全国闻名的化学家,叫张少铭。他有一个儿子叫张佩纶,是教育专家。
张少铭1929年曾东渡日本,就学于日本化学专业最高学府——东京工业大学。“七七事变”,正攻读博士研究生的张少铭愤然投笔回国。之后,闭门8年,多次拒绝日本侵略军的聘用,专攻考古学。解放后,他被任命为沈阳化工研究院总工程师。张少铭10年发愤,与助手一起发明了“多菌灵”,对防治棉花枯萎病、小粒菌核病等病害有特效。“多菌灵”问世后,全国一下子有25家工厂上马生产。现在有52家工厂生产,1993年总产值就达1亿多元,成为我国产量最高、用途最广的杀菌剂。以后他搞了20多项发明,1984年在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上被授予个人重大科研成果奖。
张少铭才高品亦高。1959年,建国10周年大庆前夕,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张少铭慷慨地献出了家藏5件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张老献“宝”惊动了国务院。当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的沈雁冰亲笔题字向张老颁发褒奖状。1970年,少铭先生又将他先人及自己收藏的729册图书、29幅书画、65件铜器、1409枚古币、135方印章、21件玉器,无偿捐献给辽宁省图书馆和辽宁省博物馆,其中的图书,几乎都是古籍善本和关于古书鉴定、文物鉴定的工具书。
张少铭以其重大贡献,被选为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如今,张老已届87岁高龄,每天还工作四至六个小时,为化工研究院翻译各种资料。作为导师,他先后为国家培养了7名研究生。
张少铭的子女中,张佩纶是最小的一个。父亲的出众才华和高风亮节在佩纶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佩纶被沈阳市政府命名为教育专家,并被选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沈阳二中是全国闻名的学校。佩纶任校长12年,使二中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上登上了新台阶:每年毕业生高考升学率均在98%,曾连续两年达到100%,重点大学升学率达到80%。学生100%地达到体育合格,达标率97%以上。学校获得“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单位”、“全国德育先进学校”、“全国贯彻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学校”等20多个荣誉称号。
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张佩纶非常重视自身形象的塑造,他说:“人格是做人之本,也是立业之道。”有个女学生叫朱文民,父母双亡,生活很困难。为了使她安心学习,张佩纶安排免除了她的一切学杂费用。后来,朱文民考上了华东化工学院,张佩纶又利用出差机会给她送去钱和物。父亲赞许佩纶的做法,鼓励佩纶:作为一校之长,当以爱护学生为大德,以培育拔尖人才为大志。1991年,张佩纶到美国考察,临走前,佩纶问父亲要点什么,父亲说,多给学校带点东西吧。谁也不曾想到,他从美国背回来的竟是除草机、篱笆剪、链子锯等机器设备,全部给了学校。另外还带回了14种可供沈阳市开发新产品使用的样机、样品。1993年8月,佩纶被沈阳市政府命名为教育专家,奖励两万元。这些钱对于一位中学校长来说,可是个天文数字。可是他把这些钱捐给学校,设立夺标奖,奖励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
走进他们的家,映现在眼前的景象会使你吃惊:一个书柜是1955年的,两个不成对的单人沙发是1956年的,一张木板床也是1956年的……40年了,这些家具依然故我,经岁月冲刷,更显出其原有的本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