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从大穗麦到抗虫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5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从大穗麦到抗虫棉
阿毅
两年前,当人们为近几年小麦产量徘徊不前而绞尽脑汁的时候,某省一家农科所声称他们培育成功一种“超大穗”小麦,可大幅度提高小麦单产。人云亦云,短短一年内,这种小麦便推广了数千万亩。后来由于这种小麦性状不稳、适应性差等原因,酿成了大面积减产,许多地方还出现了毁种、绝收现象,影响很不好。
近来,正当人们为防治棉铃虫忙得团团转的时候,抗虫棉研究有了很大进展,这确实是件大好事。然而,对于一个推广条件尚不成熟的新棉种,由于急于求成,再加上人们对之认识不足,一拥而上,结果造成了推广种植区普遍性的棉花减产,棉农叫苦不迭。这两件事都不同程度地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小的损失,还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也给我国农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应用设置了很大障碍。
从大穗麦到抗虫棉,应引起人们警觉的是,这两件事问题都出在种子上,而且恰恰都是由于有关种子科研部门轻率推广造成的。前一段时间的湖南假稻种事件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花了很大力气予以整顿,收到了一定的效果。那是发生在流通环节,并且很多是明显的假冒伪劣,是故意办坏事。而像大穗麦、抗虫棉的事却发生在种子科研、推广环节,应该说是“好心办坏事”。有时候,这种情况对整个生产产生的危害,很可能不亚于假种子。
因此,在我国目前农业科研开发许多渠道尚不畅通、相关法律条例不够完备的情况下,科研工作者应当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市场的诱惑,要实事求是,推广新技术新产品要时刻把农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采取积极稳妥的办法,切不可贪急求快。科学不能光凭热情,如果我们不保持冷静的头脑,往往会帮了倒忙。一切与科学精神不相一致的做法都将受到科学的惩罚,最终要被市场所淘汰。
当然,这里把抗虫棉和大穗麦联在一起,并不是将二者等同起来。目前我国抗虫棉研究已经取得较大进展,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抗虫棉一定会逐步成熟,为我国经济建设作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