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安徽农行坚持社会效益与自身效益统一转轨力度加大支农力度不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6
第2版(经济)
专栏:

  安徽农行坚持社会效益与自身效益统一
转轨力度加大支农力度不减
本报讯记者刘杰报道:农业银行在由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中,如何赚钱又不“弃农”,追求利润又支农“痴心”不改?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行长程凤谷接受采访时,说出了他们成功的“秘诀”:即转轨不“转向”,着力转换经营机制,寻求支农社会效益和农行自身效益的统一。
据统计,安徽农行去年全年存款比上年增长40.16%,占总行下达年度计划的187.8%;用于“两高一优”农业、乡镇企业和农副产品收购等各项贷款余额177.43亿元,比上年增加27.2亿元;经营明显好转,实现了帐面盈余,提前3年完成了总行提出的扭亏目标。
改革之初,由于安徽农行原有经营机制存在着“目标模糊”、“激励乏力”、“约束无序”、“保障失调”等弊端,出现连年亏损,“金库”成了“债窟窿”。当国家决定农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后,又无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怎么办?他们先后组织了五次大的调研活动,全行制订了跨出三个大步的目标:增加资金总量和优化负债结构、清收不良资产和清收应收未收利息、切切实实减亏增盈。随后,又出台了“等级行考核办法”,对独立核算的县级支行和办事处,进行核心指标和基本指标考核,并分五个等级行奖优罚劣,从而引入了竞争机制,健全了各种形式的责任制。为提高贷款使用效益,省农行明确了五个方面的支农重点:用足用好粮棉生产区经济建设专项贷款,支持粮棉大县和“龙头企业”、“龙头项目”;倾斜“一优两高”农业和创汇农业;支持城市“菜篮子工程”,建立一批稳定的副食品生产、加工、贮藏基地;支持农垦企业,促进其贸工农一体化。
支农需要资金,安徽农行瞄准存款增长和资金盘活下功夫。他们采取新增贷款规模和存款增长挂钩、与盘活资金任务挂钩,以高效益的资本运作,支持高投入高产出快收益的农业,达到了兴农又兴行的目的。1994年以来,省农行对全省五个农业牵动性科技项目重点支持,仅此就使全省农业新增效益20多亿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