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博士、助教、教授的变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5
第11版(教育)
专栏:教史钩沉

  博士、助教、教授的变迁
毕全忠
现代高等教育中,博士是最高的学位,教授是最高的教职,助教则是低级教职。最早有博士、教授、助教的国家是我们中国,要比西方国家早两千多年和数百年。中国古代的博士、助教、教授,其职责和职级与现在相比,有相承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博士最早出现于我国战国时期。当时的齐、秦、魏、赵等国均有博士,有的称“博闻师”。他们都是博学之士,很有学问,熟知经籍、古今典章、史实。博学,是现代博士与古代博士相承之处。但古代的博士并不是学位,而是一种官职。从战国到西汉前期,博士是君主、帝王聘任的顾问官、侍从官。那时,君王身边都有一批博士作顾问、侍从。《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身边有70名博士,他有些政治决策,当时出现的彗星、地震等现象,甚至他做了什么梦,都询问博士的意见。针对民间反对他的民谣,他还叫博士们创作歌颂他的诗并谱成曲,到处传唱。陈胜起义时,孔子的后裔孔鲋也参加了起义,当了陈胜的博士。西汉前期几个皇帝都有一批著名的博士,有的是《诗》专家,有的是《春秋》专家,有的是《尚书》专家,有的是《易》专家。那时很多大官,像公孙弘、董仲舒等,都是博士出身。
汉武帝时,博士出身的丞相公孙弘向汉武帝建议,博士要培养学生。武帝采纳他的意见,每名博士官带50名学生。从此,博士成了主要以培养学生为主的高级教职。到了东汉,博士讲学的国立学校称为“太学”,博士的学生称“博士弟子”,也叫“太学生”。后来,医学、律学等职业学校和州、县等地方学校也都有博士执教。
助教、教授则一开始就是教职。西晋咸宁二年,晋王朝开始设立国子学,专门培养五品以上官僚的子弟,是贵族学校,与平民子弟的太学不同,但附属于太学。同时,设助教一人,协助博士讲学。所以,助教是出现很早的高级的教职。教授出现于宋朝,开始只设于武学、律学、医学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州、县的学校里,职位比助教低。《水浒传》里的吴用,就是地方学校里的教授。到元代,助教和教授同为正八品,但教授仍只在地方学校中教书,地位仍比助教低。博士、助教、教授既是教职,也是官职,是中央政府任命的。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明、清两朝。
本世纪初,西方教育制度传入我国,我国开始建立现代高等教育,高校逐渐形成了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这个教职系列,助教、教授再也不是官职了。而博士成了学位,不再是教职。原来协助博士的高级教职助教,便成了佐助教授的低级教职,原来地位较低的教授反而成了最高教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