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跑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5
第12版(副刊)
专栏:

  跑冰
关世勋沈晶
在辽宁菊花岛,跑冰的历史已经很久远了。
每至隆冬时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以往或汹涌或温柔的河流似乎温顺了很多,可河里的冰排却耐不住大海的诱惑而纷纷流入海里。在菊花岛海峡一带,一块块浮浮悠悠的冰排像一只只小船,宛如曹操的江上连营,气势恢宏。冰排一入海,行船的日子就告一段落了。
当西伯利亚寒流过后,又值小潮,很快结成冰体。逐渐从海边向海里延伸,长可达二十公里,冰层厚度约二十厘米。当冰面出现菊花状时,此时冰层厚度在三十厘米,这就宣告:岛上人入冬之初中断交通的烦恼已经解除,渔家的阿哥阿妹们就可以大胆地往前走了。
人们三五成群,喜气洋洋地走冰。到大陆上逛古城、办年货、走亲访友,出嫁娶亲,好不热闹。当然也可以在冰上骑自行车。骑自行车可有点窍门,那就是:走中间(平坦冰道),找平衡,骑慢车,拐大弯。千万不能急拐弯,否则碰上被当地人叫做“泡子”的汽眼,保准让你跳起冰上圆舞曲,最后落个人仰马翻的下场,而且还会惹来人们一阵阵善意的笑声。
在这里还要给新姑爷提个醒,去你老丈人家,往往是穿着西装革履,可走冰时不要摆阔气,千万不能穿皮鞋,因为白天冰上有水,所以最好穿胶鞋。否则,皮鞋、袜子湿了到老丈人家光脚丫多不体面。难怪,在走冰的日子里可以看到肩背皮鞋的男人在走冰。
那么,跑冰又是怎么回事呢?
若知海上事,须问打鱼人。跑冰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它是对人意志的一种考验。
在大海没封严之前,冰排与冰排之间有窟窿,表面只有一层薄冰,容易踩塌。窟窿大的直径一米左右,小的也足有半米。那时如有急事需要出岛,就只好逼上梁山——跑冰。在冰上行走时,听到冰裂的声音时就立即跑开,所以叫跑冰。为了安全起见,也可以随身携带一根木棍在前面探路,也有行者带一根扁担的,万一来不及跑开,用扁担一横,最安全不过了。
立春后,冰由横碴变成立碴,由白色变成浅黑色,预示着冰快化了,岛上人称之为“乱冰”,这时既不能行车,也不能行人。逢东南风吹起,再赶上初一、十五大潮,冰开如花谢,跑冰就结束了。船,又扬帆而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