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江西怎样从后进村入手加强党的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6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经验交流

  江西怎样从后进村入手加强党的建设
钟言实钦得
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纠正“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年前,笔者就此到江西作了一些调查,发现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这里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
把后进村这个最薄弱的环节,作为解决“一手硬、一手软”问题的突破口。江西是个农业大省,农民占总人口的81%以上。省里原有的后进村,虽然数量不是太大,但问题复杂,矛盾尖锐,长期得不到解决,因而成为最薄弱的环节。症结究竟在哪里?根本的一条,是村党支部处于软弱涣散状态。不少村并不是没有办集体企业,但村干部多吃多占,贪污腐败,把亲属朋友都安排到了好位置上,搞得“富了和尚穷了庙”、人们把这种集体经济叫做“干部经济”。早在1990年,省委就根据中央精神和本地实际,明确提出要抓“四个一”,即建设一个达标的党支部,找准一条可行的致富路,培育一个能办实事的经济实体,建立健全一套民主科学的管理制度。在抓的过程中,又找准了“有人办事、有钱办事”两个着力点。“有人办事”就是要把村党支部书记和领导班子其他成员选准选好,使他们能好好为群众办事;“有钱办事”就是村里要有一定的集体经济实力,去办群众需要的事。否则,什么钱都得伸手向农民要,党支部书记也只顾个人发家致富去当个体户或到私营企业当小伙计,这样的党支部自然很难有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为了抓好这两个着力点,省委、省政府在调动各级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上狠下功夫。一是建立领导干部驻村学习、调查研究制度。二是建立和完善目标责任制,坚持把抓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联系起来考查。三是实行地、县领导挂村联系制度。全省有1864人挂钩联系1929个村。1995年,又明确规定省、地、县各级机关单位,都要用3年时间,包干扶助一个后进村改变面貌。已有5396个机关单位,组织1.2万多名干部,进驻3183个村开展工作。与此同时连续3年每年筹集1亿多元资金,帮助后进村发展集体经济。
这样抓了以后,不仅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使封建迷信、宗族械斗、干群关系紧张、社会风气不良、治安状况不好等消极腐败现象大大减少,而且促进了经济发展。
把建立健全“两手”相互配合和促进“良性循环”运行机制,作为发展“进步合力”的关键环节。由于从后进村这个最薄弱环节抓起,动了真格的,再加上抓了以后效果明显,所以这方面的经验和典型宣传推广以后,反响不小。
但是,大多数单位、行业、地方“两手抓”的情况怎样,问题如何解决?通过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他们认识到,一条共同的教训是,虽然也讲也抓,但是却像邓小平同志说的那样,“缺乏一贯性”、“两手配合得不好”,即往往只把政治和精神文明当作一种临时性的保障措施,甚至当作一种可用可不用的手段。群众的说法是,仅仅当作“一把雨伞”,雨天就用,晴天就扔在一边。
于是,他们进行多方面的努力,积极探索建立健全这种“良性循环”运行机制的办法。为了防止出现两个文明建设“两张皮”现象,促进它们的相互配合,他们突出强调要狠抓两者的“结合点”。因此,在制定文明单位的评比标准中,特别强调要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进行衡量,从而使这一活动在推动“进步合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江西拖拉机厂、南昌柴油机厂、赣州创业(集团)公司等企业把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经济体制改革等各项工作中,都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
把“一把手抓两手,先要管好领导班子和自己的两只手”,作为推动全省社会全面进步的前提条件。有些同志说,“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邓小平同志10多年前就提出来了,我们解决得为什么不太理想?一条重要原因,是只把它当作一个简单的工作方法问题,而没有充分认识到它是一个涉及到我们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实践的根本性问题。“根本在路线,关键在领导”。在一个县、一个市、一个省,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前提条件就是那里的领导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第一把手要做到“头头抓、抓头头”,“一把手抓两手,先要管好领导班子和自己的两只手”。基于这种认识,他们对“一手硬、一手软”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反复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分析探讨,提高了思想认识。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提高执行党的路线的自觉性,努力把省委领导班子建设成为“两手抓、两手硬”的坚强集体,努力使党政主要负责人做到“一把手抓两手、要先管好领导班子和自己的两只手”的具体措施,使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
党政一把手亲密合作,成为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团结的纽带,成为“两手一起抓”的局面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吴官正同志任省委书记、舒圣佑同志任省长后,继续保持和发扬了这种优良传统,他们配合得也很好。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的齐心协力,带动了全省干部和群众的团结奋斗,促进江西出现了努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好局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