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离休“县官”当了村支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6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离休“县官”当了村支书
李成书郝秀明
曾任河北省成安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靳克堂,离休后回到家乡成安县高母村担任了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奋战4年,把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建成产值超亿元、人均纯收入2100多元的省级“文明村”和“小康村”。
从小失去父母、靠乡亲们扶养成人的靳克堂,曾于1958年担任村支部书记。昔日的高母村700口人,仅光棍汉就有200多,庄户人穷得连个称盐打油的钱也没有。靳克堂带领乡亲们向千百年盘根错节的“茅草岗”开战,8个冬春动土200万立方米,2500亩地翻了个底朝天。从此,高母村贫瘠的土地变成了肥沃的良田,粮食产量翻着跟头往上长,不到5年时间就过“黄河”、跨“长江”。1975年成了全县首富村。1976年,他任县委副书记,后又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当“县官”15年,他仍然关心着村里的变化和发展,经常回村与村干部一起商谈强村富民大计。
1991年,靳克堂年满60岁离休,但他没留在县城享清闲,再次挑起了高母村支书的担子。在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他带领群众一起转换脑筋闯市场,开展第二次创业,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相继建成了棉花加工厂、榨油厂、造纸厂、织布厂、纸箱厂等20多个集体和股份企业,使村办企业形成一定规模,固定资产达1400万元,年产值6800万元。在农业上,大力发展高产田、高效田,推广机械化、喷灌化。这个村培育种植的“冀棉19号”无毒棉新品种,亩产籽棉高达354公斤,创河北最高纪录。成为省良种繁殖基地。他带领村民奋力改变村容村貌,填平了村中央30多个大坑,拆除平整了全部旧庄基,统一规划盖起了480套高标准庭院式住房,使村里400多户群众每户分得一套170平方米的新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