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成功之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7
第2版(经济)
专栏:

我国邮电近十年迅猛发展,从引进资金、设备和技术,到自主创新,逐步实现国产化,邮电行业走出了一条
  成功之路
尤欣
12年前,从引进大散件组装程控电话交换机起步的上海贝尔电话设备制造公司,目前已实现66.5%的部件国产化,其生产的设备占到国家公用电话交换网总容量的30%,并出口俄罗斯、越南、朝鲜等国。贝尔的发展,是我国邮电业的一个缩影。
引进——摆脱落后的必然选择
到1978年,我国城乡电话交换机总容量仅574万门,且绝大部分是机电式和人工设备,通信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是跟在发达国家后面亦步亦趋,按部就班地发展,还是另作抉择?邮电部作出走高起点发展之路,充分利用国外的通信技术资源,用新技术装备中国通信网的决策。并制定了引进先进设备,引进、消化、吸收先进设备制造技术,自主开发创新的“三个层次”发展战略。
但对于一个建设资金严重匮乏的行业,如何引进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设备来装备庞大的通信网呢?邮电人大胆开拓、探索,逐渐摸索出一条负债经营,走“借钱买鸡,生蛋还债”的路子。1984年邮电部首次利用第二批日本协力基金贷款350亿日元,引进52万门程控交换机,改造天津、上海、广州的市内电话交换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三市通信紧张状况,并为全行业利用外资引进高新技术设备树立了成功的样板。
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外资,邮电部门充分凭借国内通信市场庞大的优势,千方百计拓展引资方式和资金来源,变单一的贷款为借款和租赁并举。同时,在引进工作中引入招标等竞争机制,对所有既能提供符合我国邮电通信网要求的产品,又愿意提供优惠贷款的供应商提供公平竞争机会,从中选择最优惠的贷款和技术先进、性能完备、价格合理的通信设备。到目前,邮电部门先后利用瑞典、日本、比利时、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优惠贷款和亚行、世行贷款63.2亿美元。
国产化——引进的根本目标
“以市场换技术”是邮电引进工作的重要原则。邮电部门抓住重点产品的生产技术,在引进设备时同步引进生产技术。在与外方签订的技术转让协议中,明确规定技术引进的内容和时间表。十几年来,已累计引进程控交换机、移动通信设备、大对数全塑电缆、光纤光缆、光端机、数字微波设备等362项高新通信设备生产技术,合资改造企业51家,而今大部分引进生产项目已完成了技术转让计划。此举大大缩短了我国通信设备生产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引进通信设备和生产技术,使我国得以紧紧跟踪和借鉴日新月异的世界通信技术,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快自主研究开发步伐。“七五”以来,邮电部门已取得科研成果4000多项,获得国家和部门科技进步奖800多项,一批科技成果在通信网中被广泛应用。最近,邮电科研、工业部门紧密配合,又成功研制出具有90年代国际同类产品水平的155Mb/s、622Mb/sSDH同步数字系列光通信系统,使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开发生产SDH系统设备的国家之一,为建设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提供了支撑技术和装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