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重建与困惑——日本阪神地震周年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7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重建与困惑
——日本阪神地震周年记
本报驻东京记者张国成
今天,是为祸惨烈的日本阪神大地震发生一周年纪念日。那场里氏7.2级地震造成了6300余人死亡,3.8万人受伤;31万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达10.2万亿日元。
日本是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平日就可感到他们对天灾随时可能降临的忧患意识。祸到临头,他们却能相对冷静与顽强。当365页日历翻过之后,人们看到,阪神地区的抗震救灾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水、电、煤气、通信是人们生活中不可须臾离开的。这4项到去年4月已先后全部恢复。大批临时住宅的建设,使31万无家可归者有了栖身之地,目前,避难所已从1200多所减少到60所,住在避难所中的人也由31万减少到不足千人。
交通是经济的命脉,日本为恢复中断的交通倾注了全力。这一地区的铁道高架桥被震坏的桥墩达1200多处。经过重铸或加固,去年4月1日,日本铁道东海线全部开通。4月8日,山阳新干线在停驶81天之后,也恢复通车。阪神高速公路神户线,因破坏严重,目前仍在加紧重建。交通的恢复,使以车站为中心的商业街重现了往昔的繁华。
在这一年中,日本已对地震造成巨大损失的原因进行了全面调查,找出了建筑物、铁路、公路在地震中遭到巨大破坏的原因。日本已据此相应修改了建筑物抗震标准等法案。日本建设省已决定,对全国按旧标准建筑的房屋进行全面普查,并采取加固抗震措施。普查对象达2400万栋建筑物。建设省还决定,斥资6000亿日元,用三年时间,将全国高速公路路墩围上厚约1厘米的钢板,以预防高速公路在地震中倒塌。
与公共设施迅速恢复相比较,民房的建设速度就大为落后了。一边是居住在临时建筑中的人们诅咒临建冬冷夏热和诸多不便,另一边,把瓦砾清除后的大片大片建筑用地空闲在那里,未见施工的动向。人们不知何年何月方能把自己的居住水平恢复到震前。这也是人们在一年复兴热潮中最感困惑的事。去年4月,政府为阪神震后恢复追加预算合计达6亿日元。但是这笔钱都用在了恢复公共事业上。因此,造成了公共事业迅速复兴,民用建筑恢复迟缓的现象。兵库县负责人在谈到这种情况时说,国库开支当然只能用于公共建设,岂有扶助私人房产业之理?这种说法似乎有理,只是苦了无房的百姓。虽然一年来全国为震后复兴募集了1700亿日元,但要解决40万户住房问题,也是杯水车薪。一些震前住户分期付款购买的公寓不仅要继续付清余款,若想住新房还要再次购买。面临双重债务的住户找到房产商,房产商也摆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说,房屋倒塌是由于不可抗御的原因,只能这样处理。一些人士已呼吁,政府应为解决民居重建问题,从实际情况出发,给予适当的补助。此外,地区复兴计划与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冲突也拖了民居重建的后腿,所有这些因素,使一些专家学者认为,阪神地区的完全复兴恐怕将是五六年以后的事。
随着地震一周年的来临,日本,特别是阪神地区陆续举行了各种悼念活动。一位4岁女孩,在追悼会上天真地问死去的爸爸,你为什么不来看我?孩童的稚气牵动了人们对亲人的思念,许多人痛哭失声。阪神地区虽然在逐渐恢复它往昔的魅力,但人们内心的创伤短期内难以愈合。
(本报东京1月16日电)
(附图片)
地震时被拦腰切成数段的孤神高速公路神户三号线抢修工作正在紧张进行,目前尚有27.7公里未完工,预计今年10月可全线修复通车。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