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投石问路职业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7
第8版(体育)
专栏:

  投石问路职业化
薛原
男篮联赛第一循环仅余三场赛事。12路教头1月16日聚首北京,虽然大都一脸平静,暗里已是有人欢喜有人愁。言谈间,话题渐渐集中到职业化这个模糊而又敏感的字眼上。
作为最早成立俱乐部的广东宏远男篮主教练,王利发谈起话来难掩喜色。主力队员平均年龄32.5岁,这恐怕在中国篮球史上都是个奇迹。就是凭借这一班老将,刚冲入甲级的宏远队目前仅负两场,大有与北京首钢队一争季军的架势。
王利发说,目前全队状态很好,每轮比赛后队内都要进行3200米跑,令人担心的体能问题并未出现。而井井有条的内部管理和高昂的士气来自于俱乐部体制。宏远队完全独立于广东省体委之外,队员的工资、住房、福利都由企业来保证,退役后有满意的安排。球员心无旁骛,专心打球。当然,经济杠杆只是手段之一,宏远队的思想教育也是强项,“感情投资”使得俱乐部管理充满了温情,这一点颇有中国特色。难怪退役的国手们在这里纷纷找回了往日纵横沙场的感觉。
由浙江省体委和企业合作组建的浙江中欣队这个赛季表现也不错。俱乐部虽然成立不久,主教练潘建平已经感到队伍的管理比以前容易了。球员的待遇提高,打球的积极性随之提高,以往令人头痛的“要我练”问题无形中转变为“我要练”。主教练的权力也增加了不少。
12支甲级队中,有5支来自部队,另外前卫队军队性质占了一半,组建俱乐部遇到了很多实际困难。但在职业化潮流前,教练们都表示赞同,甚至有“时不我待”之感。他们认为,俱乐部制有三条优点,一是解决了经济问题,球员待遇提高;二是减少了行政干预,教练专心于业务;三是实现了人才流动。据悉,他们中有几支队已开始动手,悄悄准备了。
地方队中,首钢篮球俱乐部已是万事俱备,只等签约,其余的几支地方队也都心有此意。职业化冲击着队伍的生存和发展,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矛盾。“宏远模式”和“中欣模式”都有可取之处,但也许我们的思路应该更开放一些,只要能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