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认识的深化形象的展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6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贯彻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

  认识的深化形象的展示
任佩瑜

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是我国改革开放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新的飞跃。
《建议》充分体现了求实精神。无论是对过去17年成就的肯定,还是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建议》都坚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时代发展和世界科技、经济进步出发,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和结论。《建议》提出的今后15年的宏伟奋斗目标,既是积极的,又是留有余地的。说积极,是指我国提前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后,党中央又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两个翻番的发展速度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说留有余地,是指这样的目标是切合实际的,它不是“高指标”、“说大话”,也不是片面地去追求产值和速度,而是立足于“两个根本转变”,依靠科技进步,因而,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建议》充分体现了辩证思想。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是否坚持“两点论”、“两分法”,是一个政党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曾一度出现过失误和偏差,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容易走极端,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建议》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思想,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的论述中,充满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比如,关于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这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要从根本上摆脱经济落后的状况,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顶住西方敌对势力的压力,都离不开发展。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强大动力,实现未来15年发展目标的关键是在于深化改革,通过深化改革来促进发展。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为发展和改革提供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只有通过改革和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有利于稳定。以稳定保证改革、发展,以改革、发展促进稳定。关于速度与效益的关系,这是关系我们的既定目标能否实现的根本问题。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关键在于要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即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变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关于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建议》明确指出,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我国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特别是竞争性产业,主要由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产业也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同时,又要看到市场也存在着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的一面。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尤为重要。
《建议》充分体现了群众观点。《建议》是一个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宏伟纲领,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一切为了人民的思想,因而,它一公布就受到人民的称赞和拥护。首先,它把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以及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作为今后15年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反映了12亿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愿望。其次,一个时期以来,群众反应比较强烈的一些问题,如腐败现象、通货膨胀、分配不公、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人口增长过快、就业压力增大等,在《建议》中都作为需要着手解决的重要问题明确提了出来,它顺民心,合民意。《建议》不仅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目标,而且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比如,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思想,明确提出要正确处理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关系。为支持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开发,支持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经济发展,《建议》提出了实行规范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优先在中西部地区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到中西部地区投资,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体系,有步骤地引导东部某些资源初级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等。这些措施对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定将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建议》是跨越世纪、开创未来的行动纲领,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展示了未来中国的“形象”。
一是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象。《建议》提出要围绕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把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实现未来15年的奋斗目标,关键仍在于深化改革。这表明我们党进一步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定决心。
二是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不长的时间内将会成为一个经济大国”的形象。所谓“经济大国”,就是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把一个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把落后的中国变成发达的中国。《建议》提出,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要丰富消费内容,改善消费结构,重点解决住和行的问题,扩大服务性消费,使人民的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同时,我国的产业结构将趋于合理化,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总量达到世界前列。这是我们要努力为之奋斗的目标,是中国人民的雄心壮志。当然,这一切都不是为了称霸,而是尽责,要对世界上1/5的人负责,使他们丰衣足食,这就是对人类社会的重大贡献。今天的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根本不存在对别国的“威胁”;今后,经济发展了,国力增强了,成了“经济大国”,我们也永远不称霸。“中国威胁论”是西方敌对势力不愿中国强大而别有用心制造出来的谎言。
三是展示了安定团结,保持稳定的形象。《建议》特别强调要把握“保持稳定”的大局,提出这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如果不保持社会和政治的稳定,外国资金就进不来,外商就不会来投资,我们也没有精力搞建设。全党必须紧紧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一心一意,稳扎稳打,共创未来。
四是展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形象。《建议》把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作为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贯彻的一条重要指导方针。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精神文明要立足于建设,要同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五是展示了一个成功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的形象。按照“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今后15年的战略任务。这意味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贯彻;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大体形成;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日益完善;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有实质性转变,机构设置将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体系逐步建立。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将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国际影响,将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科学社会主义提供宝贵经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