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8阅读
  • 0回复

国产冰箱何以称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6
第10版(经济生活·工交)
专栏:热点透析

  国产冰箱何以称雄
仅仅十几年时间,我国就成为世界电冰箱生产大国,并且一改进口货的垄断局面,进口冰箱已很难在商场里找到踪影,那么——
本报记者冉永平
稍加留意,你会发现,在彩电、冰箱、录像机、音响、洗衣机等家电产品中,唯有冰箱几乎形成了国产品牌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全国各地的各大商场的冰箱柜台,已经很难找到进口产品和外来品牌的踪影。
我国冰箱生产始于1955年,但真正进入规模发展是8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后的事。1980年全国冰箱产量仅4.9万台,到目前全国冰箱生产能力已达1500万台,产量已连续几年保持在700万台左右,成为世界冰箱生产大国,并且彻底改变了80年代初进口货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出现了国产冰箱垄断市场的格局。
在进口产品、外来品牌冲击国内消费市场的今天,为什么偏偏冰箱行业“风景这边独好”呢?
可靠性强
产品质量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保证质量很重要的因素是制造这一产品的技术成熟程度,这一程度并不是看你引进了几条线,而关键在于消化,即是否把引进的变成了自己的。
目前,国内几家名牌企业在冰箱的生产技术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某些方面甚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如扬子集团,在80年代引进意大利的生产线后,现在不仅出口冰箱,而且开始出口生产设备及生产线,其中一些关键设备甚至出口到当初输出技术的意大利公司。
其他一些名牌厂家在消化吸收上也都倾注了力量,有的企业当初引进的生产线甚至被淘汰到厂史博物馆。正是由于特别注重了引进后的消化吸收改造相结合,使国内冰箱的生产技术迅速成熟,从而保证了国产冰箱的质量。目前不仅国内冰箱市场上的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可靠性完全可以与进口产品媲美,在国际冰箱市场上,中国冰箱的质量也毫不逊色,如海尔集团出口到欧洲市场的冰箱,在抽查中7项指标全部为A,在所有品牌中夺得第一。
稳定的质量增强了国人对国产冰箱的信心,从而成为国产冰箱垄断市场的先决条件。
有独特性能
产品开发能力历来是我国工业的薄弱环节之一,在家电行业也很明显,有些外观上的一点点变化也往往是跟着国外步调走。
冰箱行业虽不能说已走出技术开发的薄弱环节,但进行了较成功的尝试。其中最著名的是大冷冻室的率先开发。
我国80年代引进的冰箱百分之百是大冷藏小冷冻型。这一特点的设计基础缘于发达国家的生活饮食习惯,而对我国则不适合。1989年美菱集团推出“181大冷冻室”,其设计思想基于中国的国情,即中国人的饮食、消费习惯和经济基础。这一看起来不大的变化在冰箱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被称之为“181效应”。它不仅使美菱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还为冰箱界引入了一种可贵的思路:要敢于结合国情,开发新产品,只有在产品开发中溶入中国特色,才是国产品与进口商品竞争的捷径。于是,双冷冻室、圆弧门、电子温控器等先后出现于国产冰箱上,其中仅扬子冰箱所获专利就达8项。在结合国情的产品开发上,国产冰箱某种程度上跑在了外国前面,这恐怕也是国产冰箱有竞争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抓住了“第二次市场竞争”
冰箱是所有家电产品中体积最大重量最重的产品,因此消费者对售后服务的要求也就高。这一特点从客观上为国产冰箱提高竞争力创造了有利因素。毕竟我们在自己家门口做生意,比漂洋过海的竞争者更有条件做好售后服务。
国内名牌企业对服务的认识也是逐步提高的。回顾前几年的冰箱市场会发现,在一个地区内,本地产品往往占的市场份额较大。而现在这一倾向已越来越弱,其原因就是在各厂家高度重视售后服务以来,消费者买一个实力雄厚的企业的产品可能比买本地产品更无后顾之忧。一些企业把售后服务提高到“第二次市场竞争”的高度,不仅在人力物力上不惜投入巨资,而且在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上也不断翻新。如海尔集团1995年推出“国际星级服务标准”,做到了消费者选定产品后,搬、运、拆、装全过程由厂家负责,消费者从付款到使用全过程“无搬运”,无须动一个手指头。
而一旦冰箱使用中出了问题,上门维修更是各企业共同遵守的制度,各名牌厂家如今维修服务网点都已遍布全国,多的达到六七百家,充分保证了上门服务的可能性。
现在的国产冰箱可谓买着省心,用着放心。这使国产冰箱的竞争力增加不少。
觉醒的名牌意识
与彩电等其他行业比较,冰箱行业当初嫁接国外商标最多,如仅利勃海尔就有三家,阿里斯顿则有八家之众。但是,随着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在体会到嫁接商标对开拓市场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这些企业更感受到寄人名下对长远发展的危害。于是在经济实力不断壮大以后,纷纷甩掉洋名后缀。如:琴岛利勃海尔改为琴岛海尔最后到海尔,美菱阿里斯顿改为美菱。
商标上的一点看似不大的变化,却反映出国内冰箱企业经营理念上的飞跃性提高,反映出名牌意识的苏醒。如果说在此前,企业名牌战略的实施尚具盲目性,那么在商标改变后,名牌战略则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成为这些年来最重要的经营战略之一。反过来,名牌战略的实施又使海尔、美菱等企业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目前,在我国家电领域,就品牌而言,竞争力最强的当属冰箱无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