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更新观念:建设现代农业基础产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7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

  更新观念:建设现代农业基础产业
卢良恕刘志澄蒋建平梅方权
●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力为主线,牢牢把握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一总方向,并做好总体部署与布局。
●以农民为主体,建设发达的现代农业基础产业。
●以乡镇企业为强大支柱,走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路子。
●以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和环境为重要基础,建立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
●以改进政府宏观管理为保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从总体上看,农业生产力水平还相当低,同先进的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差距。我们认为,今后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长期发展中的一个首要的基本矛盾是:庞大人口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日益增长的需求同农业生产力落后的矛盾。解决这一突出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紧紧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源产出率。
我们建议:把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一个总体战略方向来统帅农业发展的全局,由国务院尽快制定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长远规划,做出总体部署和布局。考虑到现代农业本身就是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因此要把它纳入农业现代化体系之中,使二者结合起来,以利于现代生产要素的配置和优化,并与国际上接轨。

农业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要以农民为主体,把农业、农村和农民三者紧密联系起来,克服以往单纯就农业论农业、就粮食论粮食的狭窄做法。并据此制定利农、护农政策,把最大限度调动农民积极性和提高农民收入作为各项政策的出发点。近期内,要从调整国民经济布局和工农关系着手,把工农业发展速度调整至2—3∶1,把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降下来,并加强工业反哺农业,做到“取之于农”减少、“予之于农”增大,给农民以有利可图、发展市场经济的有利宏观环境。
从世界农业发展进程看,农业已经由唯一生存基础的传统产业演变为同发达工业并驾齐驱的、强大的现代基础产业,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的专业化、社会化、集约化产业,从而实现高产值、高效率、高效益。我们要更新观念,树立两个基本观点:一是农业完全有可能由低效产业转变为高效的产业。二是按现代基础产业的要求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带动农民实现产加销和贸工农一体化,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仅仅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而必须用现代产业的新观念,把农业提高到“现代基础产业”的高度,重新认识农业、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基础产业。
“九五”计划期间至2010年,首先要以商品粮基地为重点,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建立全国统一的粮食市场为导向,加速实现操作机械化,建设专业化、一体化、现代化的粮食产业体系,确保粮食与食物安全。为此,要确立现代食物的新观念,实施“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工程,促进食物供需的基本平衡。其次,要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向农业产后领域拓展和延伸。在产业布局上,逐步将农产品加工业由城市转向农村;在结构上,要大力发展现代食品产业、饲料产业等;在政策上,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的农产品加工工程的建设;在技术上,应开展多层次的技术开发和研究,大力应用当代高新技术;在产品上,要向高质量、高档次、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以便大幅度提高比较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80年代以来,我国乡镇企业迅速兴起,农村工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已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大大超过了农业总产值,成为农村经济和全国工业的重要支柱。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村工业化,进而带动农业现代化,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
随着第二、三产业尤其是乡镇企业的发展,使我国小城镇建设取得了空前发展。5万多个小城镇星罗棋布,显示出生机勃勃的巨大活力。小城镇是城乡经济联系的重要桥梁,乡镇企业的有效载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巨大“蓄水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型社区和中心,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地,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的必由之路。
总之,我们研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必须把农业现代化同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紧密联系起来,走三者同步发展的道路。

从总体上看,特别是8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基本上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能力在总体上是改善的,但也存在局部恶化的问题。
面对这一情况,我们要在确保食物安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保持资源的合理利用,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逐步形成一个协调平衡的农业经济、技术、生态系统以及健全发达的社会系统,以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我们要保护好耕地,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并分级制定中长期规划,防止产业发展无序、资源配置浪费、农田遭到破坏。同时,争取到2000年使1/3的超载过牧草原基本得到扭转,森林覆盖率由1992年的13.92%提高到15—16%,水土流失面积不再扩大。

要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将农用工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尽快恢复到5%,加速传统农业的技术改造。为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抓紧制定《国家农业资金投入法》,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并力争将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比重在“九五”时期恢复到6%的水平,2010年提高到10%。同时,实行让利于农民的政策,让农民尽快富裕起来,逐步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投资主体;近期内首先制定《农产品市场交易法》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办法》;加大中、西部农业区域综合开发的力度,并吸取沿海地区的经验,在云贵川资源“金三角”、甘肃“河西走廊”等一些地方建立内陆的综合开发区,以加快改革的步伐,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和经济成长;近期内,要把农业科技投资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目前的0.2%提高到1%以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