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张家港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7
第11版(文艺评论)
专栏:新作一瞥

  《张家港人》(报告文学)
作者凤章载《雨花》1995年12期
宽敞的马路,洁净得一尘不染;高楼耸立,错落有致;路边立着整齐的香椿树,地上盆花密布;不远处有天鹅绒式绿草铺的草坪,草坪中心屹立着现代派风格的立体雕塑。马路上行人不多,但总是步履匆匆的。出租的士、中巴、小轿车穿梭似的疾驶而过。这座洁美宁静的城市里滚动着一股青春活力……
这就是闻名全国的新兴城市张家港。江苏作家凤章,曾在70年代末,张家港还叫沙洲县时到过县城杨舍镇,而今,他又用7万字的篇幅描绘了张家港在短短的三年时间,新的变化,新的面貌,描绘了张家港人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创造的“火箭式速度”——国民生产总值三年翻两番多,达152亿多元,和张家港人的奋进、创造、争一流的精神风貌。
在作品中,我们看到,张家港的发展变化是惊人的,这个小小的县级市,现在拥有:一个我国唯一的内河港型保税区;一个设备一流、年产近百万吨钢的沙钢集团;一座可称雄于亚洲的欧洲精纺城;一个享名于海内外,国内最大的专门生产旅行车的牡丹汽车工业集团;一座超级规模的羊毛衫商城……张家港人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创造了丰富的精神文明成果,更创造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张家港精神:团结拚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
张家港的发展变化,一个时期以来,为国人所瞩目,不少新闻媒介多方面进行了报道。这篇作品更侧重对张家港三年来一跃成为经济实力“超优争先”采取的各项措施,进行的各种步骤,作了深入生动的描绘。然而,笔墨又集中在建市以后的重点工程,比如修建张杨公路、抢创保税区、改造老城开发新区、建立各个企业联合集团、引进德国90吨超高功率竖式电炉等当今世界尖端技术……通过这些,我们看到了张家港人在开放改革的时代面前,把握时机,争先进取的精神,看到一个新兴城市的现代气息,看到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比翼齐飞。
创造这巨大变化的带头人是秦振华及其一班人。这位从14岁就当学徒、从土地上走出来的现代领导者,是一位敢于创造有开拓精神不乏人情味又自律严谨的党的干部。作品在描绘这个“班长”时,又勾画了市长胡剑鹏和沈文荣、沈学如、赵中伟、蔡兴华等基层实干家、企业家的精神风采,描绘出张家港人的群体形象,描绘现代企业管理者们的闪光思想和聪明才干。
作品朴实清新的笔法,以事实和故事串连,读来真切动人,是当前深入学习张家港精神的一部很及时、很有意义的文学作品。(伊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