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一个值得效法的范例——记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工厂在苏联专家直接指导下运用 苏联企业管理基本经验的经过(续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4-22
第2版()
专栏:

一个值得效法的范例
——记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工厂在苏联专家直接指导下运用
苏联企业管理基本经验的经过(续昨)
本报记者 安岗
编制和执行预修计划充分利用现有设备
第六件大事是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永远保持设备和厂房建筑的良好状态,用最少的同时也是最合理的投资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不断地扩大生产面积。中长铁路时期,每年都要对厂房和设备进行细密检查,根据实际状态编制预修(大修、中修)计划。为了执行设备维修计划,曾向各种近视的短见进行斗争。有些生产领导者认为完成任务要紧,忽视维修工作。随便把作维修工作的人抽去作生产零活,设备管理无人负责,造成极大损失。还有人借口节省间接费不买抹机器的布,扫地的条帚,结果是省了一分钱,损失了几百万、几千万元,弄得机器到处是泥土,减少了寿命,增加了大修次数。苏联同志在夏天就关心到厂房车间的防寒工作。他们对工厂的一些有危险性的设备(如起重机、蒸气锅炉以及压力仪器等)都拟定有履历卡片,专家要求这种履历卡片要像人的历史自传一样的详细,规定了这些设备的使用,检查及试验的规则。工厂百分之七十的设备都有五十年历史,中苏共管前,设备人身事故层出不穷,不少人抱有一种“年头到了,总有一天大祸临头”的思想。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原则的优越性,就在于永远相信“人征服自然”,不承认有任何无法抗拒的现象。苏联专家认为,只要有计划地对设备厂房实行检查,监督和修理,就可以永远保持住设备的良好使用状态。一九五○年以前,工厂的外伤事故是相当大的,一九四九年一年就发生了八百一十六次,平均每天在二件以上,出了事故,负责人就写检讨,办理善后,手忙脚乱一阵,可是,对这些事故却从来没有冷静地进行过一次细致的调查,找出根源,订出技术安全、劳动保护的细则或条例。一九五○年五月,苏联专家刚到工厂还未着手布置工作,一个三百瓩的变压器发生了爆炸,经过检查,查明这个变压器用了十年,从未换油,也没有进行过干燥,它的绝缘能力没有超过九千伏特,而按照技术标准,最低限度不应少于二万五千伏特,这就是发生事故的原因。苏联专家进一步查明所有变压器都是“形迹可疑”,没有证件,随时有爆炸的危险,随后又检查出锅炉已使用了五十年从未检修,起重机的钢丝绳和链子同样是经年未换,用断为止,这是旧的社会制度不关心人的生命和设备安全的一个典型表现。专家采取各种措施进行修理维护,结果在三年内,从未发生一次死亡事故,设备运用率反而大大提高。三年来工厂获得的总产值正好等于固定资产的价值。全体职工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国家分配的修理机车、货车、客车的任务,还完成了各种特种订货任务。一九五二年工厂设备还有很多的潜力未被利用,苏联专家在这种情况下,不是以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为满足,他们主动请求上级增加任务,苏联厂长和中国厂长坚定地承担起制造新式重型车的任务,当时很多人认为是“找麻烦”,“冒险”,专家教育同志们说:“这是一个古老的修理工厂,如果开始了制造新车的繁重工作,就可以给工厂生产带来新的推动力,可以利用新技术,提高设备的运用率。”正是这种积极的进攻精神,使旧设备得到了新生命,担负了巨大的生产任务,并用活生生的事实证明:运用现有设备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扩大工厂企业生产的一条道路。
改善职工劳动条件及物质文化生活,广泛地培养干部和熟练工人
第七件大事是改善劳动条件,逐步提高职工物质和文化生活。这是社会主义企业组织劳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发展生产,正如斯大林同志所说的:“你们不要忘掉,现在我们自己也向工人提出一些要求,要求他们遵守劳动纪律,努力工作,实行社会主义竞赛,进行突击运动。你们不要忘掉,绝大多数工人已用无限热忱接受了苏维埃政权这些要求,并英勇地执行着这些要求。既然如此,无怪工人们在执行苏维埃政权这些要求时,也要求苏维埃政权履行它所负的义务,即更加改善工人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义务。”(斯大林:列宁主义问题)。工厂非常重视改善劳动条件,在苏联总工程师领导下设立了专职的技术安全工程师,在各车间设立了不脱产的安全指导员,制定各种劳动保护技术安全的规则,建立厂长、总工程师、车间主任及领工员的安全逐级负责制,把安全工作成为领导者经常重要任务之一。苏联专家在每日的生产会议上,要各车间主任简明地报告当日的生产安全情况。工厂对从事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人,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供给保健饮食、防护眼镜、工作服、专用肥皂及口罩,对有害身体健康的如烟气尘埃较多的车间内安装了自然通风设备,换气窗孔,排烟器及洗尘器等;把危险设备改成安全装备,如将小型分散的瓦斯罐改为集中的瓦斯发生室,消除瓦斯爆炸事故;将移动手电灯改为二十四伏特低压电灯,避免触电事故;将带有皮带、牙轮等机械设备,装设了防护栏杆和防护罩等。在改善卫生条件方面,工厂组织了车间供应开水,增设浴室,扩大保健所,进行了工作中巡回医疗,和定期预防工作。在文化生活方面,建设了一个规模很大的文化馆、建立中心体育场,修整业余疗养所,职工们在业余时间可以充分进行政治、文化学习,和体育娱乐活动。
苏联专家特别重视培养干部的工作,从工作的第一天起,他们就向大家提出:“苏联有着三十年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同志们要抓紧时间快学。”“如果不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水平就不能完成中长铁路公司交给全厂职工的任务。”苏联总工程师伊里仁亲自掌握全厂教学计划。三年内,苏联专家在日常工作中,用师傅带徒弟的方法,培养了一百一十名企业管理工作干部,同时用讲课和分组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工长领工员和其他工作人员九百一十三名。苏联专家还向中国同志作了一百一十二次技术经济知识的报告,工厂组织了以工人为对象的提高现职技能的训练班,用一面教课,一面作技术表演的方法培养了二千四百三十一个工人。此外还按照苏联后备劳动职业学校的形式在工厂内举办了职工技术学校,培养了各种专门技术熟练的干部四百四十人。中长铁路时期工厂形成了群众性的学习技术经济知识的高潮。从生产中涌现了一千五百名先进生产者。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经验告诉我们:企业领导者不能坐在一旁等待先进人物的到来,而是要安排和创造条件来使新的人物加快地成长起来;不是要让先进生产者一个人一个人地成长,而是一批一批地成长。只有在生产中不断涌现创造新定额的人物,生产财务计划才能真正为广大职工所掌握,成为群众性的自觉行动。
怎样正确地认识和学习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经验
这就是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工厂在中长铁路时期苏联专家同中国全体员工所走过的光荣道路。工厂在短短两年零八个月时期内清除了五十多年来在资本主义殖民地制度下形成的各种落后、无文化、不文明的现象,树立起鲜明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旗帜。在共管期间内,工厂超额完成了生产总值计划百分之一百零八;商品总值计划百分之一百一十点五,积累计划百分之三百九十四点五。工厂获得了两次全国铁路工厂优胜红旗和十三次奖金。
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工厂两年零八个月获得的胜利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原则的先进性和优越性。该厂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就是把列宁、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统一而不可分的原则从实际出发运用到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工厂这个具体条件中来,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全面管理生产的武器。全国各地来到这个工厂学习的人很多,他们学到了不少的管理方法,但有的则只学到了一些形式,为什么他们不能学得恰到好处呢?问题就在于他们忽视了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全部经验的实质,因而也就产生了一些糊涂的想法。
“我主要是来学社会主义的管理制度”,抱着这种想法的人非常普遍,他们到工厂只有一个目的:找制度,抄表格,要“方法”“程序”“组织形式”……,这些同志以为只要有了制度和方法就算学好了,这是错误的。制度、表格、组织形式都是随着工作的发展而变化的,譬如工厂曾得到苏联先进的铁路工厂伏龙芝工厂全部的制度、表格和程序,这比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工厂现行的制度、表格要先进的多,苏联专家看了以后说:“除了个别的可以参用外,大部分都不适用于我们现在的工作发展阶段,得过一个时期再说”,可见,寻找现成药方的方法是不对头的。苏联专家并没有把苏联铁路工厂的一套表格、制度硬搬到这个工厂来,他们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一切决定于时间地点条件”的原则,根据工厂实际情况,灵活具体地运用了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原则,在工厂当时可能与需要的条件下推广了一部分苏联先进经验并作到逐年提高。他们帮助中国同志在工厂的一切工作中驱逐资本主义的、落后的思想而代之以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制度,这就使一切工作都获得了蓬勃发展的生命力,全面地改变了工厂的面貌。正如苏联专家所说:“学习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工厂所采用的苏联经验,最主要的是要学习这些经验的实质”,怎样领会实质呢?我认为,应当从工厂生产财务活动中去学习和领会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基本思想,并研究苏联专家的具体运用。只有如此,才能正确认识这些经验,而不是把它降低到技术的事务的水平,也只有如此,才能找到思想上的武器,结合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改进企业管理工作。
“各项任务同时着手进行,没有重点(或是中心一环)如何能行?”表面看来这个问题很有道理,实际上是反映出了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习惯了的“单打一”的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教导我们要掌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单打一论”却是要把工厂这部生产机器有机构成的各个部分割裂开来,成为各不相关的孤立的东西。他们要从工厂经验中找出一个一成不变的固定的“重点”,认为只要抓住一个“重点”就可以不管其他。中长铁路时期工厂管理的基本经验与以上的看法完全相反。这就是说:为了全面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并在实际工作中逐步提高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水平,前述的各项工作必须同时动手,全面贯彻,逐步提高。在进行中,要求领导干部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学习掌握主要环节,带动全盘,反对那种把主要工作与次要工作并列的事务主义作风。为什么要这样作呢?因为这些工作和作法构成了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整体,体现了社会主义企业领导的基本思想。它是互相关联的。只做其中的一项行不行?肯定地回答:不行。譬如有的工厂认为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生产计划最重要,于是在各车间增加了四十个调度人员来保证提高生产量,这样可能一下子出产了许多产品,但它巩固不起来,同时,工厂产品成本提高了许多,作为一个经济核算的单位来看,不能算作全面完成计划。只完成其中六项,留下一项(如提高职工物质文化生活)不做行不行?肯定地回答:不行。缺少任何一项都不能达到社会主义的企业管理水平。我们学习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工厂的经验,改进企业管理时,必须根据各个企业本身的具体条件,考虑全部贯彻这些基本经验的办法。正如苏联专家说的:
“如果只实行其中的一二项,那就不是中长铁路的经验;而不过是为了完成某一项工作的一种运动罢了。”中长铁路时期,工厂工作是不是有重点呢?在日常工作中是有重点的。苏联专家在全面贯彻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经验的时候,按照本企业具体条件采取不同的步骤有重点地向前推进。如生产均衡搞不好,在全面执行各项工作时,就要特别花费力量来解决编制和执行作业计划问题,从组织上,生产准备上以及日常生产动态的分析和掌握上来使生产纳入正轨,给一切工作的进行铺平道路。这种把重点与全面结合的方法,完全不同于把重点看作是唯一起决定作用的环节,结果使均衡生产变成“为均衡而均衡”或是“只搞均衡不顾其它”的单打一的作法。
“不用群众运动的方式,如何能建立管理制度?”中长铁路时期,工厂只有一种运动,这就是群众性的生产运动,它是通过正常的竞赛来进行的,工厂没有用运动的方式来建立某一项管理制度
(如计划制及责任制)。因为,用运动的方法一个个地建立制度,既不易收到全面的效果,也不可能得到巩固,费力很大,还很容易同生产的客观规律脱节。有一个时期,这个工厂的中国同志很热心于推广郭瓦廖夫工作法。可是他们没有了解本厂的工作条件以及如何正确地进行工作,只是孤立地搞“运动”,结果变成“找郭瓦廖夫”的运动,最后只得流产。社会主义企业的管理制度是个统一的整体,因此不能孤立地抓住一点搞运动。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工厂不是用“轰”的办法建立制度,而是责成专人负责,周密进行调查研究,订出措施进行试验,试验成功再在有条件的车间组织群众讨论,大家都明白了这些制度的意义,然后推广,这样做的好处是稳步前进,逐渐生根而不打乱整个生产秩序。
“不分阶段如何能行?”工厂从一九五○年起即从上述七个方面展开工作,并没有规定哪一项工作在哪一个阶段去作。他们采取的方法是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而不是天天地变换花样。他们执行七项工作是按一定的阶段来贯彻的,各个阶段的任务不是截然不同的,而是逐步发展的。所谓阶段,实际上就是计划的年度,每年末作出本年度的工作总结和来年的工作计划,每年的决算分析报告暴露了各种缺点,并规定克服缺点的措施,找出关键,这样,今年的工作检查就为来年的提高作了准备,每一年度(或所作每一阶段)的工作都与下一阶段的工作密切结合,有的同志不考虑本身条件,总喜欢在工作中主观地划分阶段,总想在每个“阶段”加上点时髦的东西,苏联专家说:“要巩固发展现有的管理制度,让它成为结实的东西,苏联经验是好的,但,只有你把它从头到尾坚持执行到底,才能真正收到成效。不要好高骛远,切切实实地把现在的工作做好,工作发展了,才能谈得上其他。”
学习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工厂企业管理经验,就是学习社会主义企业领导原则在中国工厂全面运用的经验,从这个工厂的经验中,可以看到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在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和工作方法上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关于该厂具体政策性的和业务性的经验,我们将有专文陆续介绍)。它是真正把握了社会主义企业的内在联系和管理工作的实际规律。我们从这个角度上去掌握该厂全部经验的实质,就能够打破那种“这是苏联专家做的,我们学不来”的思想,从而清醒地知道:自觉地运用这些经验到我们实际工作中去,将会使我们的企业管理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