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列宁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4-22
第3版()
专栏:

编者按:今天是伟大的列宁诞生八十四周年纪念日,我们发表这篇文章来纪念他。这篇文章对于我们的广大读者正确地认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和共产党在历史中的作用的原理、反对夸大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的观点是有帮助的。
列宁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苏联教授 瓦谢茨基
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正确地、科学地确定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凿地指出了,正是广大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社会的历史是物质财富生产者的历史,是创造着社会生存所必需的一切的劳动者的历史。
列宁根据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世界革命运动的新经验,特别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在历史上第一次开辟了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俄国工人阶级和农民的最丰富的斗争经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全面地说明了社会生活的真正创造者——人民群众的作用。列宁认为,共产党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广大的工人阶级和其它劳动者阶层组织起来,发动人民的革命主动精神,使他们的创造力发挥作用,善于利用群众的无穷无尽的革命积极性,以便消灭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在革命时期以及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广大人民群众的各种创造性,被特别全面地发掘了出来。列宁总结了帝国主义时代工人运动的经验,特别是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经验,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和劳动农民在推翻剥削者政权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中的作用的原理,关于共产党在这一广大人民群众斗争中的领导和指导作用的原理。列宁全面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作用的原理,同时也强调指出了革命运动的杰出的事业家和组织者的作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教导说:承认人民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这决不是否认个别人物、领导者的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意义(虽然不是决定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地解决了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问题。列宁进行了反对崇拜个人的“理论”、反对贬低推动历史前进的人民群众的作用的斗争。列宁指出:“严格来讲:只有群众才能制定政策”。(“列宁全集”,俄文版,第十九卷,第三九三页)
列宁揭穿了自由主义的民粹派和社会革命党关于“英雄”与“群氓”的唯心论的“理论”,用工人阶级的导师和领袖们的活动事实,来说明他们和广大革命群众的实际关系,以及他们在历史中的实际作用。在革命斗争的进程中,从工人阶级和其它劳动者阶层队伍中涌现出了许多卓越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们在群众的共同的革命斗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列宁根据对工人阶级的这些杰出的活动家(如斯维尔德洛夫、巴布石金等人)的创造活动的分析,指明了如果个人能把自己的活动同人民群众为他们的切身利益所进行的斗争相结合起来,如果个人是为社会发展法则的知识,为革命改造社会的知识所武装起来的,那么这种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就会是巨大的。但是这个马克思主义原理是同个人崇拜,同民粹派和社会革命党所宣扬的“英雄”理论毫无共同之点的。列宁全面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于工人阶级和所有劳动者的革命主动创造性的发展的领导作用和指导作用。只有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顺利地解决把社会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起来的任务,才能引导无产阶级和其它劳动者阶层消灭人对人的剥削和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党一直是从列宁这一原理出发:只有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坚固基础之上的党中央委员会的集体经验和集体智慧,才能保证正确地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从事建设共产主义。列宁教导说,党之强有力就在于它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不可分隔的联系,在于这种联系的日益巩固和不断扩大,在于它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始终不懈的斗争。列宁以其天才远见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下,人民群众的创造性的无限辽阔的远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是发扬苏维埃人的创造性的经济基础。这种所有制,把人民联合在一起,使所有劳动者的自觉创造有无限发展的可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每个劳动者都深切地关怀着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改善,以及自己的技能的不断提高。因为他们非常清楚地了解到,这一切不仅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繁荣和威力所系,而且是不断改善每个劳动者的物质福利的保证。早在苏维埃政权成立的最初几年,列宁便总结了先进工人对劳动的新的共产主义态度的现象——“共产主义义务星期六”。列宁从这种伟大的创举之中,极深刻地发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真正萌芽。他指出说,苏维埃社会制度的不可战胜的力量的主要泉源即在于业已摆脱了剥削的人们的自觉的创造活动。在社会主义竞赛蓬勃开展的情况下,苏联人民的自觉创造,他们在实现党所制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国纲领时的坚定意志,充分地表现了出来。早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社会主义竞赛便成了劳动者争取提高劳动生产率,出色地完成生产计划的群众性运动,成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方法。在以后年代中,竞赛有了愈益重大的意义,成了全民的竞赛。现在城乡千百万劳动者展开了竞赛,争取最有效地利用技术,节省原料和材料,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扩大每一平方公尺生产场地、每一机器设备的产量。竞赛的规模之大,竞赛形式的多样化以及竞赛的成效,极明显地表现出了群众的主动创造精神的昂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的创造积极性的巨大增长,也表现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广泛开展这方面。列宁曾不止一次地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特别是自下而上的批评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意义。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群众自觉的创造的最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消灭工作缺点的方法。由于苏维埃人民正向共产主义前进,因而它有着愈益重大的意义。马林科夫在第十九次党代表大会上讲道:“自下而上的批评是千百万劳动者的自发创造性和主动性的表现,是他们关心巩固苏维埃国家的表现。我们越广泛地展开自我批评和自下而上的批评,我们就越能充分发掘我们人民的创造力与精力,群众的国家主人翁感觉也就愈加发展和加强。”列宁教导说,共产党的领导是发扬千百万劳动群众的自觉创造性的最重要条件。党过去指导了而现在仍在指导着工人阶级、集体农民以及苏联知识分子的活动,引导他们顺利建设共产主义社会。党极力地促进他们发展在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创造性。
党反对各种各样的机会主义分子、社会主义的一切敌人、官僚主义和因循恶习,并大力对劳动者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以扫清发展人民创造力的道路,创造一切条件来发展群众的主动性和人民的天才。在苏联,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性的强大工具,便是国家制度。列宁曾不只一次地指出,苏维埃是最民主的国家形式,它是根据人民群众的倡议而产生的,按其本性来讲,它是吸引广大劳动群众直接并有决定意义地参加管理国家的最适宜的组织形式。列宁曾把这种特点,称为“绝妙的手段”,它一下子就可以使苏维埃国家机关威信大增。苏维埃是劳动者本身的直接组织,是最民主的、最有威信的群众组织。在苏联,人民通过劳动者代表苏维埃来管理国家,苏维埃联合着千百万人民当选者和在各种委员会中工作的庞大的积极分子大军。
列宁教导说,无产阶级专政的最高原则就是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的工农牢固联盟。共产党遵循着列宁的指示,始终不渝地巩固了并仍在巩固着这个联盟。一九五三年苏共中央九月全会的决议以及其后党和政府所制定的各项决议,其目的都在于进一步巩固这种联盟和发展劳动群众的自觉创造精神。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广泛发展人民群众创造性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便是,科学与文化的一切成就都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为满足社会上迅速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要求而服务的。
共产党与苏维埃国家在文化建设方面获得了巨大成就。在苏维埃政权年代中培育了新的、真正人民的知识分子,他们卓有成就地发展着先进科学和文化的各个部门,现在他们的队伍已拥有一千多万人了。苏联有五千七百万人在学校、中等专科学校、高等学校以及其它各种短期训练班中就学。
在共产党领导下,现在解决了消灭城乡对立,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对立的历史任务。工人、集体农民和知识分子在创造性的合作中,在互相帮助的基础上,共同致力于顺利地完成共产主义建设的任务、苏维埃学者、文化工作者、生产革新者、工人和集体农民之间的密切合作,促使技术和科学进一步发展。工业中的合理化建议、发明和改善事项的大量增加,便足以证明人民的创造在改善社会主义生产和技术方面的空前增长。仅四年来(一九四八—一九五一),在所有各个工业部门中,共有二百五十万项发明和合理化建议,其中绝大部分是由普通工人提出的。
苏维埃国家正处在新的高涨阶段。第十九次党代表大会的决议,苏共中央九月全会决议以及其后党和政府所制定的各项决定,提出了在苏联展开共产主义建设的详密纲领。顺利地实现这一纲领的决定性条件,便是进一步发扬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动创造精神。因此,党在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劳动者、提高他们的共产主义觉悟、克服苏维埃人们意识中资本主义残余等方面所进行的巨大工作,是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的。党力求使所有劳动者都能成为共产主义的积极的自觉的建设者。
共产主义是随同群众的创造活动,千百万苏联人民共产主义社会自觉建设者的英雄劳动而逐渐成长起来的。共产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是共产党领导下的苏维埃人民创造活动的结果。党巩固着苏联人民的精神上和政治上的一致,组织并团结他们来实现建设共产主义的历史任务,党大力促使苏联人民进一步发展各种创造。团结在自己的亲爱的共产党周围的工人、农民和苏维埃知识分子,结成统一的集体,满怀信心和热情地来完成自己所面临的历史任务。
伟大列宁的著名预言已被完全证实了:“这样的人民将是永远不可被战胜的,当这个人民之中所包括的大多数工人和农民意识到了,感觉到了并亲眼看见了,他们所捍卫的自己的苏维埃政权是劳动者的政权,他们所捍卫的事业的胜利,不仅使他们自身,而且会使他们的子女有无限可能来利用一切文化财富,人类劳动所创造出的一切。”(“列宁全集”俄文版,第二九卷,第二九二页)
创造者的苏联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在社会主义业已获得胜利的条件下,正发挥自己的雄伟力量,坚定不移地沿着伟大列宁所指示的道路前进。 (本报特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