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阅读
  • 0回复

长春雪后正风寒直把隆冬作春天白发重温少年梦晴空凛凛放飞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9
第4版(要闻)
专栏:

  长春雪后正风寒直把隆冬作春天
白发重温少年梦晴空凛凛放飞鸢
新华社长春1月18日电(记者王健民)一场大雪过后,长春的气温陡然降到零下20多摄氏度,而位于市中心的地质宫广场,却洋溢着几丝春天的气息。
广场上寒风凛冽,雪后初晴的蓝天上飞舞着四五只栩栩如生的风筝。“长龙”冲天欲飞,“蜈蚣”体态宛转,“苍鹰”威风凛凛,“蝴蝶”振翅翩翩。这些制作精巧、色彩艳丽的风筝,为冬日的北方都市凭添了一份生机。循着风筝线,记者找到了它们的主人,几位白发苍苍的老者。
67岁的周建华原来是一位小学教师,退休后迷上了放风筝,至今已有9年。他说,除了雨雪天气,他差不多每天都要来广场放一两个小时风筝。他手中执着线车,缓急有度地牵引丝线。记者注意到,他右手手套食指处已磨出了一个洞。“一冬总要报废三四双手套吧。”老人风趣地说。
“放风筝能清脑明目,对人体的呼吸、消化和循环系统都有好处。而且运动量不大,是一种适合老年人的户外运动。”68岁的刘老离休前是白求恩医科大学的教授,他手中放飞的那只蓝白相间的“蜈蚣”,足有20多米长。刘教授从小就喜欢放风筝,后来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直到离休后才找回了昔日的童心。
老人们放的风筝都是自己亲手扎制的。一只十几米长的大风筝用料不过十几元钱,但从选料、做骨架、糊裱、绘画直到成品摆到案头,不知要花费他们多少时间和心血。因此,他们都爱风筝如命。一次,“风筝迷”宋殿昌的风筝被大风刮跑了,70岁高龄的老人借了别人的自行车骑上就追,一直追出去很远。
常年在地质宫广场放风筝的老人有十几位,年龄最大的已近80岁。只要天气好,他们每天都要来放上几个小时。在这里,老人们锻炼了身体,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也找到了温暖的友情。谁家有事,大家都主动帮忙;谁几天不来,老哥儿几个就开始惦记起来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