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长江之子——记五次考察长江源头的硬汉杨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9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人物

  长江之子
——记五次考察长江源头的硬汉杨欣
本报记者黄振中
勇气,赶走困难,吓跑猛兽;勇气,迎来希望,创造奇迹。五次去长江源头考察的33岁的杨欣,以九死一生的感人经历,铸成了这一结论。
只身持刀冲入狼阵,吓跑狼群,这不是神话
杨欣第一次考察长江是1984年,那时才20岁刚出头。30名漂流壮士,10人遇难,牺牲了1/3。杨欣同生还的英雄们一起,成功地漂完了6300公里长、5400米落差的长江,创造了长江漂流纪录。他因此获得了漂流探险一等奖、摄影一等奖,并被选为共青团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然而对杨欣来说,比荣誉更重要的是懂得了人生的价值,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他说:“探险是人精神的展示。一个勇于探险的人,是有作为的人;一个善于探险的民族,是个发达的民族,我们要弘扬这种精神。”又说:“人在都市里可能会碰到两种沉淀:一是吸进大量尘土,沉淀在肺部;二是许多不健康的东西沉淀在灵魂。而到了大自然里,这些都可得到清除。”这种思想境界驱使杨欣进行了以后四次探险。记者问他经历了多少困难,遇到过多少险境。回答是:因为太多,所以都不觉得是困难和危险。
但是有一件事,杨欣至今仍记得清楚,那是他同狼群搏斗的故事。1986年6月17日,在800里无人区,杨欣拉船进入一个水很浅的湖泊。湖很大,茫茫一片,看不见出口。连续在水中走了3小时的杨欣,脚冻得发麻,又累又饿。船快到湖边时,突然看见一片黑压压的东西从山上下来。再细一看,原来是十几只狼。在生命危急关头,他急中生智,从腰中拔出长刀,大喊大叫朝狼群奔去。身穿红衣的杨欣,如火球一样冲入狼阵。狼见状吓得四处逃窜。狼吓跑后,杨欣喃喃地说:“原来狼也怕人。”此后他再也不怕狼了。他把一次次历险视为同死神拔河。
人和动物共同拥有一个地球,没有理由伤害它们
杨欣处处表现出爱护动物的本能。他规定探险队员不许持枪,不许伤害动物,就连抓蜻蜓也不允许。杨欣说,我们和动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不但不能伤害它,而且要保护稀有动物。他讲述了许多动物亲近人的故事,以此来激发人们的爱心。一次在通天河上,船进入一个峡谷,山上的瀑布好像从云中飘洒下来,风景特别美。一群白唇鹿在岸边目视着船上的探险队员。此时,有位队员吹起哨子,鹿也不害怕,依然站在原地。当船往下漂时,白唇鹿扬起四蹄在岸边追随,好像是送行,一直跑了十几里,太亲切了。杨欣还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在800里无人区,他和队员们在一处修理发动机。各种动物轮番来“慰问”。先是一群藏羚羊来瞧一瞧,接着狼走来转了一圈,后来熊也来光顾。人与动物的距离顿时拉近了。
对长江执著的爱,使他把宣传和保护长江作为永远的追求
杨欣在长江源头拍下了一万多张精美的照片,凝结着对大自然的赤诚。这是他在冰川之中,在海拔6000米的死亡线上,在800里无人区,历尽艰辛摄下的杰作。从冰川上的一滴水,到沱沱河、通天河的形成发展,多角度地揭示了源头的神奇,使人感到母亲河的博大、温厚、坚韧与神秘。第三次探险时,他已不满足于摄影,用摄像机摄下奇异风光和动物植被,为宣传和研究提供更全面的资料。如今他又用4个月的时间策划推出“保护长江源,爱我大自然”的五年计划。曾经卖掉家中彩电换取路费的杨欣,已经得到环保组织的关怀和一些公司的后援,面前出现了曙光。他对前景很乐观,认为心和心相撞会发出保护长江的共鸣。杨欣的行动是从对母亲河热爱开始的。他7岁随父母从成都迁入攀枝花市,金沙江从家门口流过。他曾在江里游泳、捉鱼、摸虾。做教师的母亲在家里贴着一张1∶400万的中国地图,指着一条贯穿神州大地的蓝线给杨欣讲述长江的故事。而在西藏当兵的父亲向儿子讲述的是中国西部的神话和传说。母亲的地图、父亲的故事伴随着杨欣成长,最后把他引向长江这条蓝线的尽头,引进大自然的怀抱。杨欣说,“我感到自己是高原和长江的一部分”,今天,长江水仿佛真的成了他沸腾的血液。(附图片)
杨欣同藏老妈妈在一起。江边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