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挚爱这片沃土——记台商投资江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19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挚爱这片沃土
——记台商投资江苏
本报记者韩祝平
几年前,台湾作家三毛在霏霏春雨中游览苏南时,看到一片片油菜花盛开在田野,灿若金霞,明黄耀眼。她为第一次置身“烟雨江南”而激动不已,感叹地说:“在台湾,几乎看不见油菜花了。”
目前,在江苏投资的5800多家台商,他们或许没有作家那样直抒情怀的浪漫,然而,有一点却是完全相同的,他们心怀浓浓的民族情感,深深地挚爱着这块土地!
福禄贝尔是台湾两大教育公司之一,1993年在吴江市筹建总投资1.1亿美元的福禄贝尔科幻乐园。工程尚未建成营业,公司就作出决定,将开馆后每年10%的盈利回馈当地社会,兴办希望小学、设立清寒子弟奖学金、捐助孤残人士……在上海交大,福禄贝尔公司已资助了20个硕士生。
张家港晶辰钟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汉沧先生经常出国,外国边防人员往往误认他是日本人,看了证件后才说:“噢,你是台湾人。”遇到这个时候,他一定纠正说:“不,我是中国人。”他说:邓小平先生讲过:“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我对这段话十分赞赏,我就是以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
晶辰钟业有限公司是由台方承包经营的合资公司,陈先生经常向周围的人请教当地的风俗和法规,企业制订的规章制度也请镇上的领导看过后再颁布执行。在港区镇,许多人都认识这位台湾来的陈先生,亲热地称他“三哥”。他说:“在镇上叫我‘三哥’的不下2000人,我除了缺一张身份证,其他我们都一样。”
说起投资环境,台商往往比当地的有些干部讲得还细致、充分、具体。地理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发展,优惠的政策,充沛的劳力,广大的市场……然而,这些都还是表层的,吸引力真正的核心是什么?台湾朋友说:“这里是我的祖国,我们之间有不可分隔的血缘关系!”
如今,仅在苏州常驻的台商有1000多人,有些台商则在企业附近买了房子,接来家眷,孩子。不少企业,开始将营销发展的重心放在大陆。樱花卫厨(中国)有限公司已经决定增资800万美元,把生产和营销重心移到这边。
设在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里的捷安特(中国)有限公司已经完成二期工程,年产达50万辆世界名牌自行车,现在已是昆山市荣誉市民的捷安特总经理郑宝堂说:“在大陆工作比在台湾更用心,更正派,更投入。”
经商取利,自古之义。台湾永丰余是中国唯一进入世界百万吨级产量的造纸企业,一期工程中,即用近6000万元人民币建造了无污染的燃油锅炉,废水处理超过国家要求,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陪同记者参观的郭文宗、周逸飞先生说:“这不仅是尽企业的社会责任,保护生态环境,还要为新世纪的中国产业经营,发挥防治污染的示范作用。”
台商发展企业的同时,还拿出部分利润,赞助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赈灾、修路、开办学校……与当地建立了融洽的关系。昆山联鑫铜面基板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开山说:“在这里发展是满幸运的,地方上肯帮忙,员工们很可爱,星期日休息时也来厂里转转,看有什么事可做。”
昆山市六丰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仁先生说:“现在普遍把台湾来大陆投资办企业的人士称为‘台商’,其实这只是一个过渡名词,10年后就会自动消失了。”
许多台商对“台胞”、“台商”的称谓不感兴趣,他们认为:我们和全中国所有的人一样,在为这片土地的繁荣而努力,不倚仗“台胞”、“台商”的身份,不靠一时的政策赚钱,而是靠自己的实力,在平等竞争的条件下求发展。
今天,台商在江苏这片沃土上给予了巨大的投入,合同投资74.6亿美元,兴办企业5800多家,对这方水土寄予了深深的爱和希望。明天,这里必将如愿开出繁茂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