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可敬可爱的母亲——记沪剧演员陈苏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20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可敬可爱的母亲
——记沪剧演员陈苏萍
武璀
上海长宁沪剧团一台新戏,使上海戏剧观众十分激动。看过此戏的戏迷奔走相告:陈苏萍又演新戏了,戏好,演员好。这便是来京参加“’95全国戏曲现代戏交流演出”的大型沪剧《母亲的情怀》。
青年演员陈苏萍在戏中饰演一位既普通而又不平凡的母亲,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历尽坎坷、被人误解而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此剧贴近生活,演员善于细致而又深刻地开掘人物的内心世界;观众随着剧情的发展心潮起伏;善良的主人公的不幸遭遇,使人为之泪下。
陈苏萍扮演的主人公朱玲,是仪表厂的工人,因产业结构调整而下岗;不久,儿子生病双耳失聪;丈夫为儿积劳成疾,忧郁病故;为生活,她经人介绍到医学教授李宏达家照料家务,挑起了生活和为儿治病两副重担。由于她对教授尽心照料,又能为他研究聋哑人课题充当助手,教授渐感离不开她,终于吐露要她接替已故师母的班,作为终身伴侣的心声。平静的生活再掀波澜:家庭矛盾、社会舆论、感情纠葛,构成一幕幕动人心弦的悲喜剧。朱玲这个人物难演,陈苏萍则演得真实感人。
她为演好朱玲一角,倾注了不少心血。她感到朱玲的感情世界丰富,有戏可挖,有戏可做,但要准确地表达出来,不易。她说:朱玲和教授,无论在身份、地位、经历、年龄等各个方面,悬殊很大。如何才能演得让人可信,她煞费苦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陈苏萍凭着她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凭着她的艺术感觉和悟性,把朱玲这个既有东方女性温柔善良、宽容大度的美德和职业女性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体现得贴切而感人。
陈苏萍演戏,有个准则:表演学习话剧,唱腔继承传统。她的演唱,有个鲜明特点,富有浓烈的沪剧韵味,具有典雅深沉的艺术魅力。如《母》剧第三场,教授求婚后,她的一段极富抒情色彩的唱腔,表达她三年来受知于教授,愿意终身侍奉左右的心情,唱来委婉醇美,含蓄深沉,似山涧溪水汩汩流淌,令人回味无穷。她对唱腔常精心研究,如第七场中,朱玲面对曾经误解她的教授女儿小芳,叙述她曲折的人生经历的一大段“赋子板”,就是自己刻意组织的。整段唱60多句唱词,层层推进,形成高潮:先是缓慢深沉地唱,述说经历,沉稳中见功夫;进而略带欢快地表达遇教授脱困境后的希望,平易中见波澜;最后倾吐作为母亲应担负的重大责任时,一字一句,铿锵有力,速度渐快,几个高腔似怒涛排空,激情澎湃,震撼人心。
1979年考入上海长宁沪剧团的陈苏萍,在首次登台演出《秋海棠》中梅宝一角,便崭露头角脱颖而出,受到沪剧界前辈和观众的关注。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丁是娥、石筱英、解洪元、邵滨孙、杨飞飞等,都给予鼓励,寄予厚望。丁是娥夸她:表演有潜力;石筱英赞她:是棵不可多得的好苗。石在临终前,特意收她为徒。自幼喜爱沪剧的陈苏萍更是如鱼得水,如饥似渴吸取他们的精华。因此,在她的演唱中,你可领略到丁(是娥)派华丽秀美的色彩、石(筱英)派甜糯委婉的特色,又有杨(飞飞)派沉稳醇厚的韵味,她进剧团以来的十多年中,年年有新戏,戏戏是主角。曾主演过《大雷雨》、《蝴蝶夫人》等沪剧中期传统戏;更多的是一大批由她独立创造角色的新戏,为热爱她的观众奉献出闪烁光彩的一系列女性形象,赢得了一代沪剧观众的心。(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