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大红枣儿甜又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20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新风物志

  大红枣儿甜又香
祁勇孟西安
“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亲人尝一尝。”陕北红枣个大、核小、肉厚、皮薄、味甜,名声远扬。而今,在陕北高原东部,九曲黄河两岸,一条南北长347公里、东西宽约10公里的红枣林带,正在这古老贫瘠的土地上兴起。
陕北佳县、清涧、绥德、吴堡、延川等县的黄河沿岸地区,原为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缓慢,被国家列为重点扶贫县。1994年,陕西省科委、陕西省陕北老区建设委员会决定在这里实施“百万亩红枣基地建设”,到1998年使该地区枣园总面积达到100万亩。
今天,当你进入枣区,看到的是满坡满沟的枣树。佳县木头峪乡牛圈沟村群众过去“住在崖窑古寨,吃着熬瓜煮菜,家里缺铺少盖,出门少穿没戴”。近几年村里新栽枣树7000多棵,去年仅红枣一项人均收入1200元,全村通公路、通电,家家用上了自来水,住上了雨檐抱厦的新石窑,户户添置了新式立柜、满炕毯、大彩电。枣区70%以上的农民已靠种枣树脱贫。
绥德县四十铺镇三十寨村村民安世兆,是当地有名的农民技术员。他从1993年开始钻研红枣育苗技术,先后出资引进梨枣、骏枣、赞皇等10多个外省的红枣新品种,在自家院落的10来棵枣树上进行引种实验,每一项实验都保留详细的图片资料和实物标本。他说:“原产地的果重是57克,而我引种的梨枣最大果重已达57.4克,说明这种枣很适合在我们这儿生长。按梨枣的市场行情,一亩至少可收入2000多元,比栽种本地的团枣一亩可多收入1000多元。”像安世兆这样的农民技术员,在枣区已不鲜见。
“红枣要栽好,全靠科技保。”如今,这句话成了枣区人的口头禅。
这几年,搞枣加工业,提高经济收入,逐渐成为枣区人的共识。去年仅清涧一县,就出现小型红枣加工企业10多家。延川县柏树洼村村民李宝1993年在自己家中办起了该村有史以来第一个红枣加工点,当年加工蜜枣30吨,收入10多万元。枣区的红枣加工业开始以初加工为主,现正从初加工转向精深加工。清涧县的巨鹰枣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北方饮料公司已成为枣区红枣加工的龙头企业。枣区红枣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清涧县,去年3月被国务院有关部门列为全国100个特产县之一,并被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这两家企业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努力创造自己的名牌产品。北方饮料公司生产的北特牌红枣汁被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指定为专用饮料,巨鹰枣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肯健牌清涧滩枣荣获第五届亚太地区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
(附图片)
陕北果农的欢欣。本报记者王忠家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