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转变文化观念深化企业改革——“企业改革与文化观念变革研讨会”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20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

  转变文化观念深化企业改革
——“企业改革与文化观念变革研讨会”综述
孟凡驰韩旭
为深入领会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在上海、长春关于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讲话精神,深化企业改革,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探讨深化企业改革与文化观念变革的关系,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和北京城建集团于日前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企业改革与文化观念变革研讨会”。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体改委、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20个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部分企业家共60多人参加了研讨。与会者就企业改革与文化观念变革的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的问题,在转变文化观念中如何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国外进步文化等问题提出许多深刻见解。下面就会议讨论的内容和观点做一综述。
一、文化观念变革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文化观念变革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相辅相成,文化观念变革是企业深化改革的前提条件。
会议充分肯定了文化观念变革在企业总体改革中的先导性地位,认为文化观念变革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与会者指出,深化企业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变革文化观念,没有先进的文化观念做指导,没有进步的文化氛围为条件,就不会产生企业管理者先进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而也就不会有先进的管理行为和改革措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有过几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改革,都是先有观念变革、思想解放,才有改革实践的深入,十几年改革的历史,就是文化观念变革的历史。没有文化观念的变革,就没有今天改革的大好局面。与会学者认为,我国现在正处在改组、改制和改造的转型过程中,要使国有企业所拥有的巨大资产发挥更好的效用,必须迅速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变革与改革与其不相适应的文化观念。
与会者认为,现代企业文化观念的树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相辅相成。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陈旧落后的文化观念严重地束缚着人民的思想,阻滞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改革的诸多障碍中,文化障碍是最关键性的障碍。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微观基础,企业管理者的文化观念直接关系着企业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关系着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速度和质量。北京城建集团董事长肖玉良用本企业丰富生动的实践经验论证了企业改革过程中文化观念变革的艰巨性和文化观念变革后对企业改革所产生的推动作用。他们以文化观念变革为先导,将企业改革不断引向深入的做法,受到了专家学者的一致肯定。
二、当前文化观念变革的主要内容,是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企业改革深入发展的计划经济文化观念,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观念。
我国社会和企业都处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转轨变型时期,各种文化观念都在经历着变革或重塑,其中要转变的中心内容,是计划经济文化及其价值观体系。同时,也要破除近年来给我国企业管理带来不良影响的西方文化观念。具体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破除“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体制观念,树立市场导向的企业体制观念,在专业化基础上实行规模经营。这就要求破除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养成的依附观念,树立独立经营、风险推进的市场竞争观念。破除官本位观念,按企业发展规律管理企业,敢于打破企业行政级别限制,树立事业至上的文化观念。破除平均主义分配观念,树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利益观念,改变只讲身份平等不讲贡献大小的所谓平等意识,培养权、责、利一体的主人翁意识。破除因循守旧的小农意识,克服懒散怠惰的精神状态,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和开拓进取的观念,发挥企业家和全体职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育“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破除过分强调个人决策而忽视集体智慧,强调硬性约束而忽视软性管理的观念,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软硬结合的管理观念。
会议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员工树立敬业、进取、创新和协作的价值观,强化效率、文明和科技三个意识。与会学者强调,这一切转变既属于管理观念的转变,也是社会文化观念的转变,落脚点都是对人的管理。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不懂事在人为,就不能管好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不懂事在人为,就会失去正确方向,管理必须从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文化观念转变。
三、变革文化观念,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提高经济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文化意识,将文化观念变革与企业转机建制融为一体,批判地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辩证地借鉴国外进步文化。
在转变文化观念的途径和方法上,与会者一致认为,首先应该提高经济工作者和管理者的文化意识,充分认识文化在现代经济发展和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作用。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三个基本趋势,即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一体化,人为相对优势将取代传统的经济发展优势,生产工艺流程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现代产品中的文化含量、文化附加值越来越高,文化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长。因此,搞现代市场经济,必须重视文化沟通、注重跨文化研究,注重文化力在发展经济改革企业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观念变革不是外在于企业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事物,要把文化观念变革纳入企业改革整体规划之中。文化是体制的反映并反作用于体制,体制不同,文化的内涵和性质也不同,任何一种体制都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还是一种文化现象。因此,在我国企业的再造和文化重塑过程中,必须将体制改革与文化观念变革紧密结合,同步进行。
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文化,是会上讨论的热门话题。与会者认为,中国几千年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份宝贵财富,应该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为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服务。传统文化中生生不息刚健文明的创造精神、至诚不息的天地精神、兼覆兼载的乾坤之德,价值合理性与目的工具合理性相统一的精神等丰富的内容,能帮助现代企业家形成较高的文化气质和现代企业精神。学者们也尖锐地指出,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消极的内容在影响着现代企业的改革和进步。如儒家文化中的重农轻商、言义不言利和重“道”不重“器”等思想,道家的“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的小农意识和“吾不为天下先”的思想等,都同现代市场经济所推崇的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名牌意识相抵触。
在讨论如何借鉴国外进步文化时,与会者在批判西方消极文化影响的同时,着重论证了应该吸收的内容。认为诸如节俭和诚实守信的生产经营作风,反对自由放任,强调道德制约的健全的个体主义,忠诚敬业严格训练的事业精神,强烈的团队精神和名牌意识,积极创新勇于发展的开拓进取哲学,都反映了现代工业文明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必须加以吸收和借鉴。有些学者就如何科学理解西方个性文化观念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认为建立现代市场经济,必然需要人的个性解放,这有利于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视整体发展过程中的个性自由发展,可以弥补东方文化传统在管理中的不足。在借鉴西方个性文化观念时,要注意克服它的消极作用,个性的提倡要适度,我们要培育一种个性文化与整体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与会学者阐述了转变文化观念推进企业改革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即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促进二者的完美结合;处理好东西方文化的关系,注意二者的相互借鉴;处理好资本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着重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处理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企业文化的关系,按社会主义本质含义建设企业文化;处理好社会主义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注意二者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处理好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的关系,注意二者的内在联系。他们强调,在企业转型期,要充分估计落后文化观念对企业改革的障碍,要充分利用企业转型所带来的进步文化推动企业进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