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造就我国职业企业家队伍初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20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探索与商榷

  造就我国职业企业家队伍初探
张天白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现在,各地都在制定职业企业家队伍建设规划。因此,笔者仅想借此时机对造就我国职业企业家队伍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个名副其实的企业家应该是一个思想家、战略家和指挥家。作为一个思想家,他应具有对事物比较深刻的理解力和明察秋毫的洞察力。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对生产经营者的使命就有与众不同的阐述:“经营事业非同小可,应对社会、国家负起神圣的责任”,“能够促进所有人类过上富裕生活的工业生产,就是我们的神圣使命,也是我们一生奋斗向往的最高境界”。作为思想家,还要掌握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矛盾,推动企业发展。作为战略家,他应该具有全局的胸怀和长远的眼光。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认为,自己的事业与社会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因为一种事业的存在,不知有多少人依靠它生活,有多少人由它而致富,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使整个社会得到进步、改善,国家因而强盛。福特时时挂念着“自己制造的产品,将对千千万万的民众,广大的社会,发生什么影响?”作为指挥家,他应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还应“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法国音乐指挥家德标西在他的《论指挥》一书中指出,一个一流的指挥家,能将一个三流的乐队带成一流的水平;而一个三流的指挥,能将一个一流的乐队带成三流的水平。由此可见,一个指挥家对于一个乐队具有重要的作用。指挥者的重要性对于乐队是这样,军队是这样,企业也是这样。纵横古今中外,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者救活一两个企业,甚至整个行业的例子屡见不鲜,相反,一个失败的企业领导者使企业衰亡、破产的例子也数不胜数。
我们现处在世纪之交的转变时期,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企业将从单打一的生产单位向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具有竞争能力的现代企业转变。我国企业领导人中能称得上如上所说的名副其实的企业家的人数还很少,并且绝大多数企业领导人还缺乏进入上述转变过程和适应这一过程的广博知识和经验,更没有具备驾驭这一过程的能力。据我们1994年底的抽样调查表明,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人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占80%,而有2/3的企业领导人是从搞技术、学工科的转为搞企业管理的。另据我们对40家国有大型企业领导人的抽样知识测验表明,他们熟悉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也具备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但对资本运营、企业集团与跨国经营、融资投资、证券期货等现代市场经济方面的知识都还很缺乏。企业界领导人这种现状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局面极不相称。因此,我们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让一大批名副其实的企业家从实践中成长起来。
这里说的环境,包括众多的独立自主,自负盈亏,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大大小小的企业;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规则;国家明确的产业政策和宏观管理的政策与措施。还要实施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建立起企业家队伍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形成机制。在聘任、任命、推荐、选拔企业领导人时,应由现在的政府行为转变为市场行为。让企业进入市场的同时,使企业家也进入市场,建立起优胜劣汰的、选择企业家的聘任制度。
要让更多的企业家“闯天下,创业绩”,仅强调企业家应负的责任和义务是不够的,要制定权、责、利相配套的政策。企业经营成功或失败,应有相适应的奖惩政策。同时,充分利用多方面的新闻媒介,对成功的企业家大力宣传和表彰,以提高优秀企业家的社会知名度。还应遵守市场竞争原则,逐步建立企业家人才库和人才市场,一方面允许企业家的市场流动,造成人尽其才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借助市场机制,通过竞争、招标的方式选择优秀企业家。我们还不妨建议像军队和警察的授衔制度一样,建立企业家星级制度。对功勋卓著的企业家授衔为国家“星”级企业家,“星”的等级可以进级,也可以退级,以造就一大批职业企业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