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史学研究要有正确观点方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20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报刊文摘

李文海在他的新著《世纪之交的晚清社会》一书的前言中指出:在近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出现了一种以新的简单化去代替或“纠正”过去曾经犯过的简单化毛病的倾向,在有的论著里,一方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情有独钟,充满了宽容和厚爱;一方面则常常对改革者、革命者或封建统治秩序的叛逆者作着过多的挑剔和过苛的指责,似乎非如此不足以表明思想之“解放”与观念之“更新”。例如,对于殖民主义,大讲他们怎样对东方历史“起了一种革命的作用”,“成为东方民族赶上现代文明的唯一的现实良机”。在封建统治阶级中,被尊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人”的即达五六位之多,真不知道这块首倡中国近代化的金牌应该挂到他们之中的哪一位的脖子上。而对于改革派和革命派,就完全是另一种评价尺度了。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本来可以使中国的资本主义大大发展起来,但康有为、梁启超等偏偏要搞什么维新改革,结果使洋务运动被迫中断,以致错失了一次走向近代化的极好机遇;也有人认为,本世纪初,清王朝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可以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大大促进资本主义,但孙中山等人偏偏要起来搞反清革命,结果中断了“新政”和预备立宪的进程,于是又一次错失了走向近代化的良机。戊戌维新派也好,资产阶级革命派也好,他们都犯了“激进主义”的错误,应该承担延误中国近代化历史进程的责任。
史学研究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从研究方法来讲,有的学者把中国近代社会当成抽象的脱离周围环境的真空里的东西,去进行研究。所以史学研究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