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迎合与引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20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文艺短论

  迎合与引导
艾斐
文坛上,风来风去、潮起潮落,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然而,同样是在这“风”、“潮”起落之中,有的作家、艺术家创作出了清新刚健、独具魅力、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好作品,而另外一些作家、艺术家所创作出来的却为什么会是低俗平庸、令人颓丧的“多余的艺术品”呢?
个中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则是由于创作主体在“风”、“潮”起落之中没有处理好“迎合”与“引导”的关系。
这里所说的“迎合”,是指创作主体缺乏正确的思想导向和刚健的美学追求,只一味地甚至是消极地迎合某些与时代精神相悖、与生活主流相违、与艺术规律和文明本质相逆忤的文艺风潮,只一味地甚至是消极地迎合低层次文化消费群落的某些不正当、不淳雅的精神需求。而这里所说的“引导”,则是指作家、艺术家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进行创作,赋予作品以积极的社会意义、思想内涵和美学品位,并用以感化、诱掖和提高读者与观众,培养其审美能力,升华其思想情操,提高其认识水平,纯化和丰富其精神境界,有效地达到积极引导读者和观众在文化消费和艺术审美过程中不断地走向文明与高尚的目的。
迎合与引导,既是有联系的,又是有区别的。我们并不一般地反对迎合,但我们却必须积极地提倡引导,在迎合中引导,在引导中迎合。用积极的、有“度”的迎合,为积极的、有效的引导奠立基础;以积极的、有效的引导,使积极的、有“度”的迎合发生飞跃。在这个过程中,以任何方式进行消极、失度的迎合,都始终是我们所必须予以坚决摒弃的。因为文艺创作在本质上是一种文明创造,是一项培养人和提高人的精神产业,是以构建人的心灵和推动社会进步、唤醒人的良知和促进事业发展、激发人的力量和编织理想花环为己任的系统工程。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在创作实践中就必须以高度的自觉性和强烈的责任心处理好迎合与引导的关系。读者要什么是一个问题,作家给什么是另一个问题。在正常情况下,这两个问题是一致的,也应当一致。但它也确实有不完全一致或完全不一致的时候。一些文艺作品自身的美学品位与其市场销量之所以常常出现二律背反现象,其原因就在这里。
人们的文化素质和艺术情趣是多种多样的,读者群和观众群也是处于不同的思想层次和美学层次上的。这就使“迎合”必须讲前提、讲条件、讲标准、讲原则,这也就使“引导”天然地成为了文艺的永恒使命与任务。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迎合,都只能是对积极的和具有刚健、淳雅的艺术趣味与美学追求的读者群和观众群而言的。至于“引导”,那则是永远都会适用于和泽惠于所有处于不同层次的读者与观众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暂时还处于低层次或较低层次的读者和观众来说,积极的引导就更是雪中送炭了。
我们的作家、艺术家们,一定要清醒而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在创作实践中高度自觉地予以鲜明而突出的体现。真正把迎合融化在积极的引导之中;切实用积极的引导,能动而有效地迎合广大读者与观众。(作者单位:山西省社科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