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谁浇开“五朵金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22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漫笔

  谁浇开“五朵金花”?
左颖哲
在沈阳一带,“五朵金花”很有名声。这“五朵金花”是五种酒:双阳特液、习酒、秦池特曲、中国宋河、张裕金奖白兰地。这五种不同厂家生产的酒被统一注册为“五朵金花”,广为宣传,走俏市场。
是谁把这天南地北、品种不同、风格各异的“酒花”,捧在一起,作为“五朵金花”推出?他就是沈阳大东副食商场总经理王德芙。“大东副”卖酒,过去也是等厂家送上门来,分散经营,零打碎敲,能卖多少算多少,用不着替厂家着急。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这家国有商场的经理动了脑筋。经过考察,“大东副”选择了双阳特液等五种口感、质量好,又适应大众消费水平的酒,做它们的代理商,并统一注册为“五朵金花”,投入巨资,大做广告。结果“五朵金花”发挥了整体效应,一炮打响,厂家、商场双得利。
看来,商场也要为工厂着想,利用自身优势,帮助工厂开拓市场。如今,有些商场滋长了一种老大心理:反正工厂多得很,产品有的是,厂家有求于商场,就坐等厂家上门,打着“引厂进店”、“工商联营”等旗号,实际是坐收渔利:货,你自己送;人,你自己派;广告,你自己做。这样下去不仅加剧工商矛盾,也不利于商场的长远发展。随着流通业的发展,商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工厂可以选择商场,不必在“一棵树上吊死”。商场没有真本事,没有吸引力,也不会有好日子过。像“大东副”那样,精心策划,工商联手,互助互利,才是正路。须知:替工厂着想,也是为自己着想:早想一点,就早主动一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