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汽车工业的战略选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22
第2版(经济)
专栏:振兴支柱产业

  汽车工业的战略选择
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吕福源
我国汽车工业在经过了15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以国家《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颁布为标志,汽车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汽车工业的主要任务是再用1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发展。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趋势及汽车市场需求分析,到2000年当年的需求量预测约为300万辆,保有量预计将达到2000万辆;到2010年当年的需求量约为500—600万辆,保有量将达到4400—5000万辆。实现汽车工业发展目标的关键是迅速增强我国汽车生产集团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汽车工业应在加速推进企业集团化,形成较为合理的汽车工业生产体系的同时,扩大轿车生产能力并实现各类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制造技术、管理技术的现代化,以期提高产品水平、降低成本、促进质量和技术升级,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要求,使我国汽车工业走上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这一时期汽车工业的发展战略是:统筹规划、分类调控、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即国家通过统筹规划,在优化存量的基础上,集中增量投入,支持大型企业(集团)和骨干企业形成经济规模。集中力量首先从以下五个方面取得突破:
1.面向国内外,开拓汽车市场。国家将从政策上一方面健全国内市场,鼓励个人购买汽车,实现以集团购买为主,向个人购买为主的市场结构转变,开拓轿车工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采取措施促进汽车产品的出口,形成适应国内外竞争的大市场格局。
2.改变目前汽车生产的分散格局,积极支持组建具有真正竞争实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实现规模经营。在进一步强化中型车、重型车集团生产集中度的同时,着重从轿车和轻型车入手,提高生产集中度,倡导强强联合,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使之有能力根据市场的需求,有效地组织系列化、多品种、大批量生产。
3.迅速改变零部件工业发展滞后的状况。国家在资金投入和优惠政策方面向零部件工业倾斜,提高投入力度和集中度。扶持一批重点零部件骨干企业尽快步入高起点、专业化、大批量的规模经营轨道,促进行业结构的调整,建立与整车发展相适应的零部件生产、开发体系。
4.摆脱不能自主开发产品的被动局面,建立自主研究开发的科技体系。充分利用企业(企业集团)和行业技术中心的科技力量,借助国际合作,从车身开发入手走出一条联合开发车身、动力总成及关键零部件产品直至整车的道路,进而形成自主开发产品的能力。
5.多渠道筹集资金,实现向国家重点项目大规模集中投入。为此,需建立新的投资机制,实现跨地区、跨行业集中资金向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投入。继续引进外资,筹建行业信托投资公司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