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扬眉吐气》评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21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国际影坛

  《扬眉吐气》评介
刘爱成
圣诞和元旦上映的电影《扬眉吐气》(WaitingtoExhale)在美国引起轰动,尤其是极受黑人妇女的喜爱。有人把它的影响与去年百万黑人男子大游行相提并论。大游行的口号是黑人男子要自尊、自立、自助,而这部影片的主题则是要黑人妇女自尊、自立、自强。
《扬》片根据美国黑人女作家特里·麦克米伦1992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改编。它通过4名黑人中年妇女在爱情、婚姻和家庭问题上的挫折,反映了当代美国黑人妇女的生活、地位以及她们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伯纳丁的遭遇。36岁的伯纳丁有两个孩子,丈夫约翰也是黑人,开公司,家里有很好的房子和汽车。一天,她正准备和丈夫去参加晚会,没想到丈夫却公然“通牒”她,和他一起参加晚会的不是她,而是一个白妞。
伯纳丁目瞪口呆。当年公司是她帮助丈夫一起建立的,生意发达了,她甘愿在家做贤妻良母,没想到丈夫却在外面搞上了黑姐妹最“忌讳”的白妞。她越想越气,给了白女人一个耳光,把约翰的衣、鞋全部扔进门口的轿车里,一把火烧了。她点上一支烟,看着那愤怒燃烧的火,痛痛快快地吐了一口气。
影片描述的是伯纳丁的家庭破裂,反映的却是社会悲剧,指责的是约翰,鞭挞的却是社会的不公正和黑白不平等。观众会想为什么在黑人社会中会出现“约翰现象”?伯纳丁也在问,“我哪一点亏待过约翰?哪一点不如那个白女人?”后来她想明白了。多年来,约翰一直把和白人相比看成是自己的“美国梦”。在美国白人至上,认为黑人天生不如白人聪明,黑人就业的条件比白人高,经济地位比白人低,他们的教育不如白人,居住区不如白人,他们成了美国贫困、潦倒、暴力犯罪的象征。约翰不服气,他早就发誓总有一天他要和那些有钱的白人完全一样。他给自己和孩子起的是白人名字,孩子上的是白人学校,家住在白人区,房子、汽车、穿戴和白人一样,甚至连说话的腔调和姿势也要模仿白人……他拚命工作、赚钱,现在他什么都有了,唯独缺少一个白人太太。
影片还通过另外三个女人的故事揭露了美国的社会弊病。37岁的莎瓦娜和34岁的罗宾命运相似,都是独身。因为她们的男朋友只愿意和她们鬼混,而她们宁愿独身也不愿把自己交给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最不幸的是美发师格洛丽亚。上大学时她受一位男同学之邀去参加一个晚会,喝了不少酒。第二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躺在那位男生的床上。她怀孕了,可是,这位男生不但不同情,还责怪她不避孕。有人劝她去打胎,可格洛丽亚是个天主教徒。她把孩子生了下来,自己抚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孩子长大后,也和父亲一样,到处乱搞,并以得到白人女孩子为骄傲。当格洛丽亚教育他时,儿子说,他比别的男同学搞的少多了。
整个社会风气不好,靠一两个家长的教育是没用的。如今在美国,孩子没有父亲,孩子的母亲也没有父亲似乎已是正常现象。目前全美30%以上的新生儿为未婚妈妈所生。
既然无法扭转这种现象,影片启发黑人妇女学会保护自己,鼓励黑人妇女自爱、自尊、自立。影片的结局是:伯纳丁离了婚,打赢了官司,法庭判给她一大笔钱和财产。4个单身女人互相帮助,过着潇洒、扬眉吐气的日子。
影片在黑人妇女中引起共鸣,电影结束后,许多妇女脸上带着笑容。但是当她们走出影院后,似乎觉得社会上仍然笼罩着阴影。生活中的“扬眉吐气”还要等多久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