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密特朗:现代巴黎的“建筑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21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今古人物

  他在巴黎都市景观上“打上自己的印记”。他主持修建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拉德芳斯大拱门、法兰西国立图书馆已成为现代巴黎的象征。巴黎市政府准备违背他的遗愿,用他的名字为首都的某条街道或建筑物命名,因为他对巴黎建设的贡献太大了。
密特朗:现代巴黎的“建筑师”
杨汝生
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在与癌症搏斗3年后,于1月8日与世长辞,享年79岁。他是法国历史上唯一连任两届、而且任期届满的总统。对他在任14年的政绩,舆论褒贬不一,但对他重视文化设施的建设,为古都巴黎增添新的人文景观所作出的贡献却是有口皆碑的,人们称他是现代巴黎的“建筑师”。
若是说卢浮宫、凯旋门、巴黎圣母院和埃菲尔铁塔等代表古巴黎,那么,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拉德芳斯大拱门、巴士底歌剧院和法兰西国立图书馆等则是今巴黎的象征。尽管这些新建筑在造型和耗资方面曾遭到非议,但在密特朗离去后,人们却自然地把这些宏伟建筑物同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有人还去寻觅故人的足迹,在这些建筑物前献上一朵红玫瑰花。
密特朗有很高的文化修养,生前完成了12部著作,对城市建设更是情有独钟。早在当选总统前,他就开始为巴黎设计新的建设蓝图,入主爱丽舍宫后,更是为给巴黎锦上添花倾注了满腔热情。80年代初期和中期,法国经济情况较好,具有大兴土木的可能。在密特朗执政期间完成的大规模工程共有10来个,总投资在300多亿法郎。不论是拉德芳斯大拱门,还是大卢浮宫扩建工程及国立图书馆,他都亲自察看选址,反复比较设计方案,并批准庞大的工程预算。
拉德芳斯大拱门是为纪念法国大革命和《人权宣言》200周年而建造的,被称为可与凯旋门、埃菲尔铁塔媲美的宏大建筑物,于1989年7月14日之前建成。它形似一扇启开的窗户,傲然屹立在一大片玻璃摩天大楼中间,和同一条中轴线上的凯旋门遥相对应。乘坐观光电梯可以登到离地面110米的拱门顶端,鸟瞰整个巴黎风光。它同1889年为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而建的埃菲尔铁塔一样,同为法兰西的骄傲和象征。塔顶设有书店、展室、放映厅和会议室等,是举办文化活动最理想的地方。密特朗最中意的另一个建筑物是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它最初引起了争议,现在却受到一致好评。1993年11月揭幕一年之后,即有500多万人前往参观。卢浮宫的扩建工程已经投入了57亿法郎,工程至今还在继续,估计1997年至1998年才能全部完工。去年3月,在密特朗卸任前不久竣工的法兰西国立图书馆耗资最大,高达78亿法郎,将于1997年开始对外开放。这个别具一格的建筑群由4座现代化大楼组成,形如打开的4本巨著,耸立在碧波粼粼的塞纳河畔。
密特朗执政期间完工的各大建筑物有共同的特征:高大恢弘,晶莹明洁,常常是由不同形状的几何体组成,洋溢着浓厚的现代气息,给人以美不可言的艺术享受,有人称之为“密特朗风格”。曾经参加过大卢浮宫扩建工程和巴士底歌剧院建设的旅法华裔建筑声学专家徐亚英回忆起两度见到密特朗的情景,第一次是在1989年春天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揭幕仪式上,密特朗仔细察看这一不寻常的建筑物,反复品味它独特的艺术风格,一副十分满意的样子。第二次是在去年1月巴黎特维莱特音乐城落成典礼上,当时密特朗已是癌症晚期,面色苍白疲惫,不时需要坐下来休息,但他仍饶有兴趣地与建筑师波桑帕克交谈,好像忘记了病痛。
法国报纸评论说,密特朗在巴黎都市景观上“打上了自己的印记”,“这是自从19世纪奥斯曼男爵建设巴黎各条大道以来前所未有的”。密特朗生前曾表示,不愿用自己的名字为首都的某条街道或建筑物命名,但巴黎市政府仍然考虑违背前总统这一遗愿,因为他对巴黎建设的贡献太大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