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怀念冬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2-06
第12版(副刊)
专栏:

  怀念冬季
方兢
二十几年前一个严寒的冬季,3万北京中学生,在陕北黄土高原上一个个偏远寂静的小山村里,踏上了他们的人生旅程。
十几岁的孩子,远别了父母亲人,靠着自己稚嫩的双肩,担起了过于沉重的生活。高原上清新而古老的风吹着。他们带着热情,带着希望,带着理想,也带着无奈,在这块古朴厚重的黄土地上,迈出了人生第一步。
告别了首都北京,告别了现代文明,却在小小山村里真正认识了中国。这块厚厚的黄土地,沉积着五千年中华文明。善良淳朴的陕北人,用金子般的小米,用绣满风沙的羊皮袄,用苍凉幽远的信天游,给了他们亲人般的照护。
曾经追求过,曾经向往过,曾经狂热过,曾经迷惘过,曾经悲伤过……没有什么故事能够讲完当年的经历,没有什么语言可以描述当年的心境,没有什么音乐可以表达如此复杂的情感,你只有去读这块沉默的、古老的黄土地,那上面洒遍了新鲜的汗水,还有年轻的热血和晶莹的泪滴。
他们平凡,但不平常。平凡,如千千万万陕北汉子、陕北女子一样,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辛勤劳作。不平常,是他们丢失了都市生活的优裕,带着对现代文明的眷恋,承受着贫乏到极限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因而在他们独特的感受中,苦难更加苦难,沉重更加沉重。但他们承受了,也由此在苦难中体验到了真实的生活,从困境中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把评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题目留给历史学家吧。历史已经过去,也许下一代、再下一代的北京中学生,不要再遭受这样的苦楚,不要在十几岁的小小年纪付出了太多太多原本不该付出的。然而,不幸中也有万幸,他们意想不到的收获,恰恰就是生活的磨难,以及磨难所铸就的性格。
3万北京知识青年,无论是谁,当年都有过共同的遭遇,今天也都有着同样的回忆。
二十几载风雨人生路,当年的中学生已过不惑之年。他们当中,尽管出了作家、艺术家、编辑、记者、医生、科学家、教授、军官、企业家、政府官员,但更多的是各行各业中的普通一员。无论做什么,他们都像陕北农民一样,是那么平凡又平常。他们多数人早已离开了这块黄土地,四处漂泊,最后又回到了熟悉而陌生的北京。无论他们走到哪里,他们的心永远在高原,因为他们的根,生在黄土地。
也许有人像回故乡一样,一次又一次重返黄土地;也许有人再也不能看一眼那小山村和朝夕相处过的乡亲们;也许有人永远不愿意想起那一件件不堪回首的往事。但是,不管回忆起来是欣慰、是甜蜜、还是辛酸、是苦涩,陕北的黄土地,注定是令他们一生一世梦魂牵绕的地方。因为他们的青春留在了那里。还有,新鲜的汗水,年轻的热血和晶莹的泪滴;或许,还有长眠在那里的朋友和亲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