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阅读
  • 0回复

《五个一工程》随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23
第12版(副刊)
专栏:“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选评征文

  《五个一工程》随谈
陈播
我们举行了四届的“五个一工程”评选活动,涌现出许多受人欢迎的优秀电影、电视剧、戏剧作品,实在令人鼓舞!一届又一届的评选,引导“工程”的创作水平逐渐提高。然而,随着人们审美与鉴赏水平的提高,在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下,文艺的百花齐放、百花竞艳的客观存在,提出“工程”的创作要出“精品”,要更上一层楼,这是长远发展的需要。而推动“精品”创作,在实践上又是很不容易的。
我以为首先要善于总结经验。对于曾经获选的作品,都要从观众的反应来检验和研究实际效果,听到好的赞扬,固然很重要,为了提高,出“精品”,更要研究、琢磨缺点和不足。例如:《留村察看》的选择题材和故事,还有一些生活细节的描述,都是较好的;可是,“县长”和乡村女教员在农村邂逅这一重要情节的艺术叙述,却未从彼此不同的处境和不同性格而展开情感、心理上的纠葛和冲突,来表现人品道德的升华,不能吸引观众从品尝“戏味”中,感受“县长”的坚毅性格;使剧情发展流于一般事件的述说,不如作者以前所写的《蒋筑英》那样感人。作者回顾《留》剧得益于深入农村生活,这是对的;可是忽视《蒋》剧把生活溶化在艺术之中这一成功的经验,令人遗憾。《山杠爷》的选题独特,视角新颖,剧情有很大震撼力。山杠爷的表演真切动人;可是,剧情对于上面来调查的人员,在调查过程中,逐渐明确对山杠爷要依法处理,却未能充分展开调查人员内部及和山杠爷之间对情与法不同的认识,亦未展开他们之间的性格与情感的矛盾冲突;剧情发展到要依法逮捕山杠爷,只表现群众对山杠爷的同情到求情。由于未作整体周密设计,剧情结尾,使剧中群众困惑,而观众却感到遗憾。一部优秀的艺术品,往往是在作品的结尾,完成主人公性格的升华,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去促使观众思考回味作品的主题倾向,而不是对事件或概念的揭示注释。由此可见,创作人员不仅要有正确的世界观洞察社会生活,积累丰富生活知识,而且还要有一定的艺术实践经验,善于运用正确思想,把生活溶化在艺术形象之中,使之成为艺术“精品”。
大家都呼唤“精品”。在我看来,要促使当前的电影、电视剧出“精品”,关键在于如何提高作品的文学艺术表现力,提高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的“基本功”,学会如何以高超的文学与艺术技巧,来表现我们时代的社会生活,表现当代人民所需求的多种多样的题材,歌颂美好的,鞭挞丑恶的。为此,我们需要更为真诚地在“二为”方向指导下,以“工程”创作出“精品”为目标,在“百花齐放”中,展开“百家争鸣”,探讨电影、电视剧的文学艺术创作方法,探讨艺术表现手段,探讨艺术表现技巧,探讨各种艺术风格样式的艺术创作规律,探讨电影、电视剧的综合艺术创作中各种艺术的表现特征和综合协调的艺术手法,探讨前人所创造的“精品”的成功经验,探讨外国优秀影片的各种艺术表现技巧,学习、研究它,使之为我所用。总之,整个创作队伍的修养和素质的逐步提高,也就会带来为“工程”创作出“精品”的良好基础。
“五个一工程”的建设,任重而道远,“精品”只有在刻苦钻研、勤奋实践中诞生。
(作者单位:广电部电影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