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太行画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23
第12版(副刊)
专栏:

  太行画魂
李新生
他的确貌不惊人,来自于辉县太行山下的一个小乡村,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画家,然而他的作品却让人吃惊,让人震撼,就连著名画家、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教授也赞誉他的作品与北京的一些知名专业画家相比也毫不逊色。
窦宪敏在他所深深热恋的太行故土上默默无闻地探索追求了20多年。太行山的奇丽、雄健、凝重、沉厚、悲怆的壮美景观与所蕴含的博大深刻的内涵与魂魄深深地吸引着他。在他心中也只有如此奇崛、雄健而浑厚的太行山,才能负载着他的情感、他的理想、他的生命,并在水墨世界驰骋遨游中不断获得丰富的艺术灵感与创作源泉。他把自己所感受、所理解、所认识、所体验、所幻想的太行山的形象编织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不断阐述与表达出自己对它一种难以割舍,永远也解不开的热恋情结,不断寻找着与它息息沟通的心灵深层的律动。
历史在祖国的每一个形象中都留下了遗迹,特别是太行山,更是经历了一种血与火的洗礼,充满着民族精神与民族历史的积淀,阅尽了人间的沧桑兴衰,它的气势磅礴与浑朴沉厚正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坚韧不拔的性格写照,而这里的人民生生不息的力量,正是在这历史的刻痕中才显示出它的伟大与震撼。对于太行山的性格与魂魄的揭示与表现正是对于民族的一种本质力量的揭示与表现,从而构成一种独特的审美基调——太行山之美、太行山魂、民族个性与民族精神的迸发。可以说是宪敏自觉不自觉所刻意追求与捕捉的主题与内涵。他的《太行魂》展现的不仅是太行风光与众不同浓郁的自然美,一种地缘横向的人情抒发,而且还显示着一种历史纵向延伸,揭示着太行山深厚的历史积淀与精神内涵。在这幅画中,他将水墨与焦墨的表现手法结合起来,表现了山川的深厚凝重的气势,又使层层相叠而又有序自然的岩石富有肌理的效果与力度。他并不完全依赖于墨色与颜色的变化,而更依赖于笔法在纸上着力的强度、节奏的韵律变化,从而把太行山的内在气质用笔、用墨的应有力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宪敏作为三个主创人员之一,所创作绘制完成的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的巨幅壁画《幽燕金秋图》(16×3米)是他艺术创作上的一个高峰。这幅画将太行山与长城的整体形象作了一种组合与融合,增加了画面的丰富的艺术容量,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一种形象与精神的象征。整幅画面恢宏博大、雄伟壮观、浑厚凝重、气势磅礴,把长城、太行山所寓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魄表现得淋漓尽致,具有强烈的震撼力与崇高感。巍巍太行与长城,高入云端,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的丰碑,充分体现出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博大真实与艺术感染力,而被人民大会堂管理局誉为大会堂的“镇堂之宝”。
对于他的成功,他丝毫没有满足,尽管他的作品连续在省内外展出并获奖,相继被邀请在天安门管理局、中央统战部、中央电视台作画并被收藏。但是他仍保持着一个农民特有的纯朴、坚韧的特色,视艺术为生命,魂系太行,不逐时流,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艺术中,去实现他的太行之梦。(附图片)
秋天的农家窦宪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