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结构新换得气象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24
第1版(要闻)
专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谈①

  结构新换得气象新
莫新元
开栏的话
“两个根本性转变”既是世纪之交我国经济工作的根本任务,又是我国经济生活的核心内涵。其中,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许多人来说,还是个生疏的课题。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容、必要性和迫切性,又要寻求实现转变的有效具体途径。为此,我们开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谈》专栏,主要是从一些具体的角度和侧面,虚实结合地讨论这些问题。希望这个专栏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也欢迎各界读者就一点两点体会,写一些短文给我们。
这个专栏是本报今年新辟的栏目之一,由经济部编辑,开篇之后放在二版。
新年要有新气象。新气象的取得,有无新的思路至关重要。
为了说明这一点,笔者援引在过去一年中发生的既寻常而又很有意思的三件事,与读者们共同赏析。
第一件事:东北、西北地区的一些煤矿,为了摆脱困境,开始把目光转向发展农业上来。煤炭行业普遍存在着人员多、效率低、包袱重等难题,属于全国有数的几个困难行业。可是观念一转,意想不到竟辟出了一片新天地。鸡西矿务局过去一年中就向农业生产转移了5000人,而且收入都大大提高了。鹤岗矿务局更是把农副业生产与煤炭生产摆到了同等地位。据有关部门调查,仅东北、西北20个国有重点煤矿可用于发展农业的土地就有362万亩,前途不可限量。
第二件事:齐齐哈尔电缆厂在东北电缆行业名列第三,曾是齐齐哈尔市财政支柱企业,可是到了1994年底,由于资不抵债,被迫停产。当市里得知廊坊也是生产电缆的源兆通讯器材有限公司年产值2亿多元,而且产品无积压,于是就由一位副市长带队,前去考察。结果经双方协商,签订了委托经营合同。齐市厂成为廊坊厂的分厂,廊坊厂对其依法行使生产经营权,并承担齐市厂全部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所得利润双方协商分配。此举初获成功。
第三件事:烟台市的一些乡镇企业,鉴于当地的生产成本高、环境负担重、比较效益低,自发地到中西部地区去投资办厂,过去一年,累计投资已达七八亿元,而且大都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在这三件貌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背后,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在做结构调整这篇文章。你看:干煤矿的搞农业,这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东北的国有企业成了河北乡镇企业的分厂,这是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烟台所做的则是工业布局结构调整。他们的调整还都突破了过去的传统和观念:跨了行业,跨了所有制,跨了地区。正是实行了有力的、突破性的结构调整,才给这些企业带来了新气象。
记得去年夏天在杭州参加了一次研讨会,浙江省的同志说了这样一句话:“经济发展的实质,是结构变化”。这句话不难理解。就拿我们家庭来说,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主要表现在量的增长上——过去缺的东西现在多了,充足了;而是表现在质的提高上,即消费结构起了变化——过去没有的现在有了,如用上了冰箱、彩电、音响等等。家庭是如此,一个企业、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是如此。改革开放以前浙江省是个农业省份,而现在非农产业已在全省经济中占了大头。浙江省的同志认为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全省经济连续五年高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早些年去烟台,当地同志向你炫耀的是他们的“三件宝”:锁、座钟和葡萄酒。现在取而代之的是导电玻璃、电子网目板、数控机床等高新技术产品了。可见,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只有通过调整结构。
计划经济是直着走的,因为实行的是垂直领导,企业有了事逐级往上找。而市场经济则是天生属螃蟹的——横着跑,哪里能挣钱,哪里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就往哪里跑。横着跑,才能带动资金、物资、人才、信息的横向流动,并在流动中不断地寻找最佳的组合,从而提高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利用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