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互联网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23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互联网络
  编者按
半个世纪以来,计算机带着神秘色彩逐步闯入人类生活。今天,互联网络(Internet)热潮正冲击着世界,人们无法抗拒这种新技术的诱人魅力。至1995年底,全球155个国家和地区共有4000多万用户进入互联网络。
起源于4台计算机主机相联结的互联网络,已成为人们今天所关注和谈论的焦点。互联网络的用途日益扩展,用户正以每月递增10—15%的速度扩大。尽管面临着发展过热、有待管理和技术超载等问题的困扰,互联网络仍然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目前计算机领域正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竞争愈加激烈。一个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新时代已经到来,信息社会正迅速成为现实。为此,本报特辟专版,邀请我国著名的计算机网络专家、本报驻外记者和编辑评说互联网络,以飨读者。
钱华林(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互联网络是一批运行TCP/IP协议的网络互联后的总称。其中最早运行TCP/IP协议的网络是ARPANET,始建于1969年,是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等研究计划局出资为军方建立的计算机网络,目的是建立在战争条件下能生存的全国性计算机网络。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投入资金,建立了6个超级计算中心,又为16个地区网络提供了基金。
次年,将超级计算中心和地区网络中心以T1线路互联,形成了NSFNET骨干网。在NSFNET发展的同时,美国能源部的能源网、美国宇航局的科学网以及一些公司建立的基于TCP/IP的网络相继建成,并互联在一起。欧洲、日本等国家也于80年代后期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并与美国的互联网络相联,形成了世界范围的互联网络。
1995年4月,NSFNET骨干网被拆除,互联网络开始商业化。由美国第二大通信公司MCI负责建立并运行的高速骨干网业务,自西向东建立了四个网络接入点(设在硅谷、芝加哥、华盛顿、纽约),各政府部门的网络(如能源网、宇航科学网等)、网络通信公司建的商业网经这4个接入点互联,各地区网通过上述网络接入。
黄晴(本报驻华盛顿记者):所谓互联网络是指通过高速数据线路和无线电系统连接起来的计算机全球网络,它在全球范围内吸收个人与公司、教育机构、媒体等相连通。在互联网络上的用户在北美洲已达2400万户以上。
一般用户要通过联机服务公司上网,美国目前主要的联机服务公司有美国联机服务公司、计算机服务公司、天才联机服务公司、微软网络,等等。
互联网络上现设有名为环球网的超级媒介信息储存系统,连接着全世界的信息源,用户只需有个人计算机和相应的调制解调器,每月交基本费用就可以上网运行。本报驻华盛顿记者站的计算机是通过计算机服务公司上网的,每月的基本费用约50多美元。
互联网络、特别是其环球网的运行在计算机软件业引起了一场革命。在互联网络上,TCP/IP协议使得成千上万使用不同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用户可以自由“交谈”,环球网的“超文本标识语言”使得所有计算机可以使用一种混合语言在图“页”上展示信息。有人认为互联网络使软件工业出现了重建新秩序的变化。(附图片)
去年12月14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董事长兼执行总裁赖特(左下)和微软公司总裁盖茨(右上电视图像)分别在纽约和香港的记者招待会上同时宣布,两家公司将联手开办一个全天24小时播出的有线电视新闻节目,并将提供交互网络联机服务。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