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联网热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23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联网热潮
黄晴:去年底,美国《新闻周刊》将1995年定为互联网络年。去年,美国的股市颇热,互联网络的股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上涨了500%。互联网络的应用范围在过去10年中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膨胀。去年,互联网络在美国掀起热潮。据最新的抽样调查,在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美国人中,23%的人订了互联网络服务,在受调查的美国大公司的245个高级管理人员中,51%的人订了互联网络服务,36%的人的家庭计算机也联了网。
互联网络向用户提供多种信息服务,有通讯社的新闻、杂志的专栏和特稿,有政治家讲话稿等资料,有商业购物信息和电子购物服务,有电子通信服务,有数字化电影资料等游戏娱乐活动,有资料查寻服务,旅游信息,气象预报等等。互联网络的发展使电视、报纸、大商场等均感到有危机感。
于青(本报国际部编辑):日本的互联网络热时间不长,升温却很快,一家公司通过民意调查,评选出1995年日本最热门话题,并列第一名的是互联网和棒球明星野茂英雄。
日本有个生产面条的小企业,名为“山田家”,进入互联网推销面条后,知名度大大提高,增加了不少美国方面的订单。如此小企业的商品进入世界市场,过去不敢想象,即使敢想象,也没有在世界各地登广告的财力。大企业尤其是跨国集团,早已名扬天下,销售网络遍布世界,自然不会放弃入网,但入网扩大宣传的效益则不如“山田家”。
希望扩大宣传,但财力有限的还包括政府部门。日本政府极为重视互联网这个低成本的信息渠道。1994年夏天,日本首相官邸率先在互联网络上开设了画面,继而通产省和邮政省等政府部门纷纷效仿。例如外务省对外宣传英文资料,从1995年4月起,可通过互联网络上的日本外务省画面进行查阅。去年11月大阪APEC会议前,外务省在互联网络上开设了“APEC官方画面”,报道高潮期的查阅次数,最高时一天达到3.4万次。
李文政(本报驻伦敦记者):在英国,人们认为互联网络是英国未来信息社会的“有机而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英国的教育、新闻、出版、工商、金融、娱乐和政府部门都是互联网络的用户。人们在互联网络里,阅读新闻报刊、交流经济信息,探索最新科研动态和成果,进行商业通信和产品采购。
英国剑桥大学计算机服务中心的信息官员海伦女士告诉记者,剑桥于70年代初进入互联网络,如今,至少有1万台计算机上网。教授、学者、学生和行政人员,介绍研究成果,参加“国际会议”,进行私人通讯和交流学校所属系、所有关情况,均使用互联网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