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扬长补短重在扬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24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征文

  扬长补短重在扬长
陈沙
在缩小地区差距,先进帮后进、富裕帮贫困的各种努力中,出现了一种值得关注的新的作法,新的活力,这就是“先进”和“后进”两方面各展其长,互补其短,这是一种在重新组合生产力要素、形成新的生产力基础上的互利互惠。有别于过去那种只“输血”不“造血”的“割长补短”、“削肥补瘦”;改变了那种后进者只有其“短”、先进者只有其“长”的形而上学观念,给我们以方法论的启示。
人,各有所长,各有其短,所谓“尺短寸长”是其经典概括。关键是要知己之长短;知扬长补短扬长避短;尤其要知道“重在扬长”。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单位、地区,乃至国家民族,也是这样。
六安市是安徽省的十强县市,六安县是国家重点扶贫县,两家合并时,人称六安市“引进了贫困”,后果难以设想。六安市则认为引进了机遇和优势:六安县地处沿海和内陆地区的结合部上,有区位优势,区位效益;六安县土地广阔,资源丰富,合并后,资源地位凸现;“引进贫穷”,是压力,也是挑战和机遇。
黑龙江省委正在组织实施的“服务万村行动”,也是旨在将农村的土地、劳力优势和企业的人力、资金、管理优势相结合,促厂带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去年年底,该省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已分别与十个贫困村庄签署了脱贫致富的协议。
近几年来,沿海沿江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差距既在拉大,又在拉近。“拉大”是一部分地区先发展先富裕的结果,“拉近”是先富带后富,后进赶先进的必然,都是时代前进的标志,历史流程的激荡;都有一个“扬长补短,重在扬长”的问题。
人之长短,不是一成不变的,从总体上说不是一个定数,而是一个变数。单位、地区、国家、民族的长短优劣也是,往往因势而定,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越是关系复杂,交往频繁,变革深刻,人之长短优劣越发不是定数,越是需要主体力量的观察驾驭能力。善于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因势利导,就能扬长避短,扬长补短,甚至“短”亦能“长”;不善于把握和驾驭形势,就会失去机遇,就难发挥优势,甚至“长”亦为“短”。比如,我们国家人多,似乎是一个短处,但又是一个长处,就看如何把握,如何运作,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用除法,人均口粮不多,人均资源贫乏,人均收入很低,这是事实;用乘法,国民生产总值,钢铁煤炭石油化工电力总产量,导弹氢弹原子弹人造卫星总量,举世瞩目,这也是事实。在“人多”问题上,多在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上,适合多用乘法,少用除法。用除法增强我们的危机感,用乘法强化我们的自信心。古人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无声无息无色无味的沙土堆集成山,就能兴风作雨,生出万般气象。十二亿人团结拚搏将会干出多少惊天动地的事来,这是谁都难以估计,谁都难以阻挡的!这里的关键是要成“山”,而不要一盘散沙;关键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上下拧成一股劲。一盘散沙,谁都敢来欺负;团结一心,就能所向无敌。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西方人一会说,中国人养不活自己,一会又散布中国威胁论,用心不良,又始终搞不清中国的事情。
“长”是优势,是生命,是发展壮大自己的生长点。人贵有自知之明,不只是贵知己短,还要贵知己长,更要贵知“扬长补短重在扬长”。在我们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面对伟大艰辛的历史变革,同心协力走向新世纪的时候,必须紧紧把握这样一个科学有力的思想方法,找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方位,更加强有力地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之中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