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矿工生命卫士——记峰峰矿务局第一医院院长姬曙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24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凡人足迹

  矿工生命卫士
——记峰峰矿务局第一医院院长姬曙光
从一个普通的外科医生,到一个拥有700余名职工,500多张病床,并以治疗骨、外科创伤而闻名方圆几百里的医院的院长,姬曙光走过了一条虽然平凡,但却扎实的人生之路。
197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8年军旅生涯结束后,转业到峰峰矿务局第一医院,当了一名外科医生。1988年元月,他被任命为该院业务副院长,1991年9月出任院长。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用深沉的爱心、精湛的医术、博大的胸怀、诚挚的情感,拯救了数以千计因公受伤的矿工的生命。
一次,他给薛村矿一位退休老矿工做了近4小时的胃癌切除术,次日凌晨又赶到10公里外的五矿抢救一位重工伤工人,下手术台已是7时半,早饭未来得及吃,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到15公里外的万年矿,为一位脾出血的矿工做手术,一直到下午16时半,整整21个小时没合眼,水米未沾牙。还有一次,通二矿放炮员周玉昌在井下受了重伤,尽管矿医院采取了应急措施,但因右侧肋骨多处骨折,肝严重破裂,腹部大出血,瞳孔放大,呼吸微弱,生还的希望极小。姬曙光接到急救电话,当即率外科副主任吴宝芹等9人赶到矿医院手术室,第一次缝合术后不到半小时,病人出现异常,出血量增大,他又给病人做了第二次手术,从8时一直干到15时。
他十分珍惜病人得到的手术机会,认为病人排上手术不容易,即使夜间抢救工伤回来,也要坚持为病人做手术。例如,一天凌晨3时,他赴黄沙矿为伤员现场做手术,一直做到早上7时,待伤员脱险后,他马上赶回医院,因为上午还有安排好的病人在等他去做手术。
写论文、编书、出席全国性学术会议、主持医院工作,加之兼任普外科主任,他每天的工作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但无论多忙,遇到重病号、急工伤,他还是亲自上手术台。这些年来,他每年都要亲自赴各矿抢救工伤50次以上,多次被峰峰矿务局授予“矿工生命卫士”称号。
一个医院,医德医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在社会上的形象。作为院长,他带头廉洁行医,多次谢绝病人及家属的钱物礼品和宴请。他还利用为病人做手术和行政查房等机会,敬告病人不要向医务人员送礼物。“如果发现医务人员有不廉洁行为,请告诉我。”这是他经常向病人说的一句话。
他发现医务人员去院外吃请,主要是因为做手术时间长,错过了食堂开饭时间。为杜绝病人宴请,同时又解除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他让后勤管理部门抽出5名炊管人员,“全天候”负责手术人员和抢救工伤有关人员的误餐问题。这个办法实施后,医院很快便杜绝了患者家属摆宴请吃的现象。
河北邯郸有线电视台段文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