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查封仅一个多月又热闹如旧;各种药品无所不有,批量小了没有发票;摊位多逾百家,提货另有地方;市场管理人员对非法药贩不管——成都非法药市暗访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23
第10版(经济生活·工交)
专栏:中国质量万里行

  查封仅一个多月又热闹如旧;各种药品无所不有,批量小了没有发票;摊位多逾百家,提货另有地方;市场管理人员对非法药贩不管——
成都非法药市暗访记
子夏申晨南田
1995年5月,成都市政府会同当地有关部门封闭了五块石和荷花池市场内的非法药市,但仅一个多月之后,非法经营药品就又在这里恢复。10月我们对这个非法药市进行了暗访。
那天上午9时赶到成都五块石集贸市场,这里已经人声鼎沸。非法经营中西药品的摊位一个挨着一个,约100多家。从开门的摊位柜台里,可以找到来自全国各地药厂的产品,针剂片剂中药西药无所不有。在五块石市场购药品小批量的不给发票,只有一张提货单,提货不在场内。批量大超过万元或者买主坚持,可以开发票,发票是与这些药贩子毫无关系的药品生产企业所开。
国家明令在集贸市场内不得经营中成药品和西药,强调批发药品的单位必须取得“三证”后才可经营,但是这里公开违法做药品交易却“光明磊落”。笔者甚至看到身着制服的市场管理人员与柜台里的药贩子聊天,就在与他手臂只相隔一层玻璃的柜台里,成堆地摆放着药品。
我们拿出相机拍照,偌大的药市里顿起喧哗,摊主忙不迭地把柜台里的药品往箱子里藏,大部分摊主吆三喝四关大门,铝合金拉门哗哗声响成一片。关上门的摊主若无其事地围拢过来,露出不满的神色。用方言交谈着什么,大致是“怎么检查的又来了”、“是记者,曝光不怕”、“不让卖药,咱们吃什么”一类的话。
在成都荷花池市场,药品交易在半公开地进行。一间间摊位里空荡荡的,只有一张桌子,或一个柜台,看不到太多的药品。但每个摊位里都有一张供货单,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药名、产地、规格,有的还列着价格。我们与一个摊位里的妇女谈生意,话题转入查封药市的事,正说着,来了一个小伙子,他说:“怕啥子么?我柜台里没的货,生意照样做。他们(指管理人员)睁只眼闭只眼,上边不来人他们不管。”
这时过道里走来一个穿制服的管理员,小伙子跟他打了声招呼,还扔过去一根烟。
荷花池的药品交易不像五块石市场那么肆无忌惮。小贩们在市场内把生意谈好,付钱,开了货单子到场外去提货。记者在这里粗略数数,开门做药品生意的有30多家。
在荷花池市场,我们找到了市场管理负责人,请他介绍查处非法药贩子的情况。他说:“市里要求关闭非法药市,不许卖药品只能卖药材,但是一些摊主还心存希望,等着哪天政策会变,所以不退摊位。我昨天还跟管药市的主任讲,加强管理,坚决不许出售西药和中成药。发现一个处理一个。但是在我们市场外的交易我们就管不了啦。在场内的还没发现。”
问到如何处理,他说:“从市场里清除出去,没收营业执照,而且再也不许他进来。”这位负责人强调他们的工作是经得起检验的。
荷花池市场是由成都市工商局直接领导的,五块石市场则是由一个工商所开办的。一个摊位收费在800—1500元之间,此外还有管理费,这无疑是一笔不少的收入。荷花池的摊位进行过拍卖,最高卖到10万元。如果全退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据荷花池市场的那位负责人介绍,他们为退摊的人准备了300万元,但却没人愿意退。于是他们用提高租金等办法挤那些摊主走,但没有奏效。
很显然,经营药品利润比卖药材的利润要大得多。记者问一个摊主每月有多少收入,他没有正面回答:“当然赚钱啦,不然怎么交摊租啊。”看来用挤的办法是挤不动非法药贩的。四川省有关部门直言不讳地强调: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的驱动,与成都市非法药市屡禁不绝不无关系。
从事非法药品经营者之所以存在,按照药贩子的说法是:有市场需求。这种需求来自县区医院和村镇的卫生院以及个体行医者。连药贩子也说:“没有大医院到这里来购药。”
1994年10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此文件再次强调,医疗机构必须向取得合法生产或经营药品资格的企业采购药品,严禁从非法经营者手中采购药品。遗憾的是不少小医疗单位将国家的法律法规当作耳旁风,一些区县医院甚至采用联购分销的办法,相对统一在非法药市采购药品,然后再分销到各家使用,客观上成了污水分流的“泵站”。
有关人士认为,对成都乃至其它地区存在的一些非法药市,非由工商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医药管理部门综合治理不行。
(《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社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