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三传服务棒七年献爱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23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青年志愿者在行动

  三传服务棒
七年献爱心
袁俊夫徐华
去年12月2日,是个星期六,上午9点多钟,江苏省盐城市城区环城村孤寡老人管正奎家来了八九个男女青年。只见他们手中拎着桔子、香蕉、鸡蛋等营养品。一进门,这些青年就围着老人热情地说:“老人家,以前照料您的青年人明年要毕业了,今后两年就由我们来照料护理您。”他们细心询问老人近期的生活情况,随后忙碌起来,有的替老人扫地清理家里卫生,有的替老人洗衣服。
这些青年人是盐城工业专科学校建材系硅工九五(1)班的大学生,他们刚刚从硅工九三(1)班同学手中接过照料管大爷的任务,利用双休日登门为老人服务。
这位管正奎大爷,今年75岁,曾是一名新四军老战士,担任过陈毅军长的马夫,战争年代出生入死,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贡献。他老伴早已去世,一个女儿也远嫁他方,生活的唯一来源就是村里发给的每月80元补助费,日子十分艰辛。
1989年春,管大爷不幸患了一场重病,日常生活难以自理。盐城工专建材系硅工89(2)班的团员青年在社会调查中了解到了管大爷的情况,“老人生活有困难,我们来帮助”,班级团支部决定在老人家里建立长期服务点,主动挑起了照料老人生活的重担。从此,该班同学就用星期天轮流登门服务,默默地为老人奉献着爱心。
冬去春来,时光飞转。1991年秋,硅工91(1)班同学接过了89(2)班的服务棒,1993年秋,硅工93(1)班又接过硅工91(1)班的服务棒,如今,这根服务棒又传到了硅工95(1)班同学的手里。该班团支部书记赵卫俊说:“孤寡老人是社会的一部分,我们照料帮助他们不仅能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为推动全社会两个文明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我们已经下了决心,全班同学利用双休日轮流去老人家里服务,我们要比前届同学做得更好、更细心。”
盐城工专建材系团员青年为孤寡老人服务7年不间断的事迹在社会上和校园里引起强烈的反响,得到了社会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1994年硅工93(1)班团支部被共青团盐城市委授予“先进团支部”的称号,1995年这个班又被团市委表彰为“青年志愿者活动先进集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