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为雅文化升温添柴——东方出版社重版一批现代学术名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24
第10版(文化)
专栏:书香一缕

  为雅文化升温添柴
——东方出版社重版一批现代学术名著
本报记者祝华新
新年伊始,郭沫若《十批判书》等一批民国时期的著名学术著作带着一缕淡淡的墨香,以简体横排的新版本走下印刷机。这就是东方出版社献给莘莘学子的新年礼物——“民国学术经典文库”。解放后,一些出版社曾经重印或影印过民国时期部分学术著作,但较为零碎,未成系统,而且旧版的繁体竖排给当代中青年读者带来诸多不便。该文库从《民国时期总书目》的十余万种中文图书中精选出31种著作,展示了民国时期在思想史、历史、文学史等方面的重要学术成果。
学术再上层楼的阶梯
东西文化大规模碰撞导致的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的演变,自晚清开始,辛亥革命后才取得长足的进展。二三十年代的学界可谓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百舸争流。正如著名学者张岱年在总序中所言:“当时许多学者继承了清代朴学的作风,考据比较精审;也有些学者对于宋明理学有较多的了解,对于深邃的义理有较深的体会;同时,许多学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西方的治学方法,致力于中西学术的会通与融合,因而达到了学术研究的较高水平。”收入文库的作者中,有些是今人非常熟悉的,如梁启超、蔡元培、鲁迅、陈寅恪、陶行知、阿英、郑振铎等。但熟悉中又有点陌生,比如很多人知道蔡和森的名字,但未必了解这位中共早期理论家还著有一本《社会进化史》,在严复鼓吹的达尔文主义基础上初步引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而有些作者连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都没听说过,有些著作即使在北京图书馆也查不到。比如《晚明思想史论》的作者嵇文甫解放后曾出任河南省副省长,后来又主动辞职到郑州大学当一名教书匠。可叹这段学苑佳话早已湮没在岁月的深处。这批学人大都有国学的扎实根基,又周游列国,饱经欧风美雨的栉沐,学贯中西、学通古今。而且有不少像梁启超这样的人由学术而从政,最后再返回学界,对国情自有一番独到的体察。文库主编、东方出版社社长薛德震断言:“民国学术尽管有历史的局限性,甚至谬误,但毕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当代学人登上新高峰的阶梯。出版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文化积累,这套书的目的就是为今人推荐一些有学术价值和可读性的历史遗产。”
文库的选题别出心裁,独具慧眼。文学史类丛没有收入那种从先秦散文一直写到明清小说的通史类著作,而是按文学体裁来划分,选中《乐府文学史》、《词曲史》、《诗史》、《中国散文史》、《中国纯文学史纲》、《中国俗文学史》等专著。思想史类丛摒弃了“文革”时期以唯物、唯心之争甚至是儒法斗争为主线的简单化做法,而选择断代史,如《先秦政治思想史》、《汉代学术史略》、《魏晋的自然主义》、《理学纲要》、《两宋思想述评》、《晚清思想史论》等。历史类丛既不是通史、断代史,也不是纪传史,而是令人耳目一新的领域史。如《中国民族史》、《中国风俗史》、《中国伦理学史》、《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中国教育改造》等。这种编选方法旨在为重新审视历史提供一个新的视点,使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从某些陈说的皮相之见深入到实证的科学的研究之中。
为合法版权而奔波
文库的作者已全部谢世,但文库的编辑们并没有因此而忽略新版的合法授权。《中国骈文史》作者卢前下落不明。他们从现在中国社科院工作的另一位民国学人吴梅的弟子那里得知卢前60年代逝世于南京,就往南京打了三四十个长途电话。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介绍说有人写过卢前传,不巧的是作者到苏州改稿去了。好不容易在苏州找到传记作者,这才了解到卢前身后的情况。卢前有5个子女,但他们手头都没有一点父亲的著作资料,最后是大女儿作主,授权出版。
“国学”研究毋忘“五四”传统
曾经有人鉴于每次考古大发现都在某种程度上改写了中国的某一段历史,而发出这样的惊叹:“中国地下究竟埋藏着多少秘密?”文库副主编姜渭渔的心头则别有一番感受:“中国地上的宝贝更多,需要我们发掘整理。我们在世纪末遇到的很多问题早在本世纪初就已经有人作过探究。80年代的‘文化热’中不少热门话题其实是炒‘五四’时期的冷饭,而且某些议论未必有‘五四’大师精当。”
雅文化的回升成为90年代中期引人注目的现象。新一轮“文化热”对80年代的“学风空疏”作出深刻反省,注重对文化典籍的研读而不是泛泛的中西文化之论,这是可喜的进步。但我们毕竟不能用中古乃至远古时期的“国学”来取代现代文化,不能无视辛亥革命、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形成的新的文化传统,不能排斥中国文化母体中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新的文明因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部总投资近200万元的文库是东方出版社继成功推出《东方书林之旅》之后又一引导文化消费的得意之作。在年前的郑州订货会上,他们只凭一纸书目简介就赢得1000套的订数。深圳一家个体书店的老板张口就要500套。贵州两位大学生开办的书店也各要100套。更有京城十几家大学书店闻风而动要求进货。薛德震满怀信心地说:“文库第一版的印数都近8000册,我们有着良好的市场基础,这套书绝不会赔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