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闪光的青春——记“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周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25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闪光的青春
——记“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周忠
黄跃平
周忠,是江苏省青年人心中的杰出人物。这位被团中央和国家科委命名为“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的青年,仅用12年时间,就把昔日一家加工麻袋的小作坊,建设成为拥有8个分公司、5个分厂、1个研究所,承担了多项国家“星火”、“火炬”计划项目的研制生产任务,年产值2.5亿元、利税5000万元规模的国内玻璃钢行业的龙头企业——江苏申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年前,周忠在与南航有关专家的交谈中了解到:代表国际90年代先进水平的“可逆式坑道轴流风机”在我国尚依赖进口,但这种机械仅靠公司的技术力量还无力研制。于是,他精心策划组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隧道设计院等6家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11名专家教授充分发挥各自独立的专业优势,分别承担了项目的总体设计、自控系统和检测设备装置等部分的研制、安装和调试工作,并以申海为基地进行样品的试制。而今,这一项目即将通过鉴定,并申报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多年的生产经营实践使周忠感到,作为企业负责人,不能把视野局限于企业内部,而应把自己置身于协调组织各种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社会资源,进行社会化大生产的“主角”地位。十多年来,他们先后与上海同济大学、华东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50多个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固的协作关系。现今,公司正在酝酿凭借自己的优势和实力接收一批外围的玻璃钢产品生产企业,创办几个境外企业,逐步形成一个国际玻璃钢“托拉斯”。把公司总部发展成为新品试制、项目开发、人员培训、市场开拓的基地,使分厂和外围企业成为生产基地,努力让申海的产品更多地走向国际市场。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申海公司在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中,建立起了产权关系明晰,责、权、利相应,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的新型企业制度。
1993年12月,申海公司与同济大学提出成立大型风机有限公司的合作意向,得到了同济大学的积极响应。同济大学不仅大力提供技术、人才支持,而且还出资数百万元作为股本金与申海公司联营。这种以科技为纽带建立起的互惠互利的密切合作关系为申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
在企业发展中,周忠一直十分重视培养和造就科技人才群体。他们聘请了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作为公司的技术顾问,还兴建了科技楼、智能楼、专家楼和迎宾馆,为科技人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迄今,共有100多名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直接、间接地服务于申海公司。
为了培养一批土生土长的“永久牌”人才,1988年以来,公司每年都要从销售额中提取3%作为培训费用,先后选送了50多位同志到上海、南京等地的高等院校深造。同时在公司内还经常组织各种专业培训和各类技术研讨班,对公司全体员工有计划地分批轮训。
几年来,申海科技创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公司先后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十佳民营科技型企业”。作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周忠也被团中央、国家科委授予“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荣誉称号;1994年获首届“中国青年科技创业奖”;1995年,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授予他“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