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7阅读
  • 0回复

里海小城忧虑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26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里海小城忧虑多
本报驻阿拉木图记者尹树广
隆冬的阿拉木图滴水成冰,而哈萨克斯坦西部小城阿克套却草木青青,温暖如春。经过近3000公里的航程,从白雪皑皑的天山脚下飞临波光粼粼的里海之滨,记者切身感受到这个面积有5个法国大的“马背上的国家”的辽阔。
阿克套原名舍甫琴柯,人口16万,与里海西岸的“石油城”巴库隔海相望,它还是古里耶夫州和哈萨克斯坦最大的港口。几年前,到这儿来一趟很费周折,因为这里有世界上第一座快速中子反应堆,“里海沿岸冶金厂”开采的铀加工后便被装填到战略核导弹弹头上。苏联时期,这里所有工厂都隶属苏联中型机器制造部管理,有人戏称阿克套“离莫斯科比阿拉木图更近”。
经济是一个城市兴衰的关键。到阿克套“柯斯柯尔股份公司”采访后,我对小城有了更直接的了解。该公司前身是开采铀矿的“里海沿岸冶金厂”。苏联解体后,企业基本停产,虽然开发出牙膏等民用品,但仍处境艰难。采访那天正赶上发工资,机关里显得非常热闹。刚刚领到5500坚戈(合80美元左右)的女秘书卡佳笑着说:“新年前能领到工资太不容易了。”
公司总裁肖姆金曾是曼格斯套州第一副州长。这位曾在美国进修过经济学的老总一见面就说:“你是记者,能不能让中国商人向我厂投资,合作条件相当优惠。这里还有与意大利合资生产的牙膏,一管牙膏的市场价才80美分。中国市场大,一定很需要。”他说着从书柜里拿出几管牙膏,既算做广告,又送我留念。
平心而论,哈大、中型企业陷入窘境并非企业家无能,前苏联传统经济联系中断,企业背着“三角债”,产业进行结构性调整,对这样一个全局性问题,单枪匹马怎能解决。哈政府正在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难题。去年,哈总统倡议建立“恢复银行”,以支持重点企业恢复发展。“柯斯柯尔”已被列入14家待“输氧”企业。
里海水位上升又给小城添了不少麻烦。据专家称,从1978年到现在,海平面上升了2.4米,而且每年都以10多厘米的速度上升。记者看到,全市最大的露天体育场被无情地泡在海水之中,一部分建筑物、道路和防波堤也被海水淹没。一位叫斯维特兰娜的老太太指着不远处的大楼说:“能走的都走了,再过40年,我住的这栋楼也要泡在水里了。”
里海水位上升更是个经济问题。近年来里海大陆架发现大规模油气田,哈将石油开发与出口视为经济腾飞的希望,计划到2010年开采原油1亿吨,其中待开发的里海大陆架石油占有相当比重。但里海涨水却可能使该计划“泡汤”。在个别地段,海水已深入陆地达几十公里,数十个居民点变成水乡泽国。据介绍,市政当局正在对最危险的堤岸进行加固。
当然,小城也有其得天独厚的发展潜力。这里与伊朗只一水之隔,货物船运到里海南岸,再经几百公里公路运输便可直抵波斯湾。所以哈政府计划将阿克套建成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本报阿拉木图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