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市委书记的“六个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26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市委书记的“六个数”
张德修华东
如何衡量乡镇企业的发展?山东省高密市委书记张建国说:“我就看六个数,这就是卖了多少,交了多少,赚了多少,花了多少,发了多少,贡献了多少。”
所谓卖了多少,是指企业的销售收入,他认为这个数能看出企业的产品是否适应市场的需要;交了多少,是指企业的上缴税收,衡量企业对国家的贡献大小;赚了多少也就是纯利润是多少,这个数能看出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花了多少是指企业对再生产的投入,这个数可以看出企业的后劲大小;发了多少是指企业对职工发了多少工资,这个数能看出企业对增加职工收入的作用;贡献了多少是指企业对农业及社会公益事业的花费,这个数可以看出企业对地方经济和文化事业发展所起的作用。
张书记认为,这“六个数”能够较为全面地衡量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抓住这“六个数”,企业的发展就会进入良性循环。否则再以产值论英雄会走入死胡同。张书记的“六个数”给笔者留下了深深的回味和思索。
应该说,这几年我国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是不争的事实。关于乡镇企业的统计如何准确和实在则是两个问题,前者有指标体系设计的因素,后者包括思想意识的原因。但两者又有联系,指标体系设计不科学,就为“估计代替统计”留了空子。现在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解决的办法。张书记就看乡镇企业的“六个数”,可以说给我们如何改革乡镇企业统计和如何抓乡镇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启示。这“六个数”,是实在的货币尺度和会计数字,能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一个企业、一个地区的企业发展状况,难以拍脑袋产生,要靠踏踏实实的经营和管理。至于全国乡镇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当然不仅仅是这“六个数”,要靠专家设计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但这“六个数”是基础数。
从市委书记胸中装有“六个数”可以折射出这样一个事实:作为推动乡镇企业发展的地方领导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从注重产值到注重效益,从注重处延扩大到注重内涵发展……一句话,乡镇企业及抓乡镇企业的领导们,正在走出计划经济的思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逐渐得心应手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