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作家眼中的“都市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26
第11版(书评)
专栏:

  作家眼中的“都市人”
阿默
请一位著名作家,写一方都市人生。浙江人民出版社新近出了一套反映当代都市人生活的“都市人”丛书。丛书第一辑有四种:《北京人》(肖复兴著)、《上海人》(沈善增著)、《成都人》(林文询著)、《哈尔滨人》(阿成著)。
沈善增在《上海人》中写道:“对上海来说,城市即人。你对上海人有了深切的了解,你对这座城市的发展走向的把握也八九不离十了。”这段话不仅对上海、对北京、对广州、对别的许多城市也一样适用。如果说了解都市人是了解都市的一扇窗口,那么,“都市人”丛书即是这样一扇透过当代都市人的生活、心态、特征来了解各城市的窗口。
四本书特色各异,各尽其妙。肖复兴的《北京人》着眼的视角和层面比较宽泛,且感情色彩十分浓郁。特别是当触及时下出现的现代都市综合症——诸如人的浮躁感、挤迫感、拜金热时,作家眼光之敏锐,语言之犀利,均让人感受到身为北京人的他对北京人那种恨爱交加和比恨爱交加更为复杂的情绪。
沈善增的《上海人》个人的感情色彩也很浓,他称自己是采取“钻进去”的方法来说上海人的。与肖复兴不同的是,沈善增在字里行间毫不掩饰地表露着他对上海人的偏爱。“为上海人辩护”是他此书的一大特色。
同样是对所居住城市的偏爱,同样是对都市人弱点的扫描,林文询的《成都人》和阿成的《哈尔滨人》语气上就温和了许多。比如林文询对成都人心态特征的剖析,有着一种旁观者的超脱和冷静。而阿成的《哈尔滨人》一如他小说的风格,读来轻松、幽默,但又很耐咀嚼。
“都市人”丛书中不乏独到的见解、精辟的分析。作家们以他们自己的视角和方式,表达着他们对当代都市人的种种观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