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想方设法为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1-26
第7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想方设法为教育
本报记者袁建达
日本人重视教育举世闻名。不但重视学校教育,而且也重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访问日本期间,亲身感受到社会——这所无形的学校无时无刻都在对公民,特别是青少年施加影响。
我们一到东京,负责接待的日本总务厅青少年对策本部就安排参观日本国会议事堂东京都厅大楼。尽管国会和东京都厅大楼都是日本政治家及高级公务员活动的场所,但是日本有关方面还是在这严肃的地方开辟了参观路线。我们看到,一群群的青少年来这里参观了解日本的政治和法律制度。
监狱,一般是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然而日本人把监狱也变成了影响和教育人的课堂。我们在北海道参观了著名的网走监狱博物馆。100多年来,这里一直关押犯人,直到不久前监狱搬迁,这里才成为一座保存着各种历史遗迹的博物馆。里边采用泥塑的形式,逼真地重现了当年犯人干活、洗澡、睡觉、受刑、脱逃等场面,让人感受到犯罪的恐怖和日本监狱的森严。青少年参观这座博物馆无异于上了一堂活生生的历史和法制教育课。
日本人为开发当年荒凉寒冷的北海道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为了让青少年牢记父辈创业的艰辛,他们在札幌附近建立了北海道开拓村。开拓村按照原建筑的大小,依次向人们展现了当年的渔村、作坊、邮局、理发店、警察局、民居等,古老的马车沿着轨道徐徐行进,铁匠铺里传出“叮当”的敲打声……生活在现代化社会的日本青少年,来到这里,别有一番感受。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还利用他们的高科技,在各地建立了各种各样的科技类博物馆。位于秋田县的男鹿水族馆面积不算太大,却展出了大至海牛、海豚,小至面条鱼等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参观者不但可以在地面观看,而且还可以通过地道跑到水面下,透过玻璃观察海洋动物的姿态。静冈县的东海大学人体科学博物馆按照人体的内部结构开辟了一条参观线路。参观者从“人”的“嘴”里进去,穿过长长的“食道”,绕过“肺”、“胃”、“肠”,最后从“人”的后门走出来。一路上,参观者可以身临其境般领略人体内部的奥秘,听到心脏跳动的声音,还可以看到母亲生产的全过程。
紧张、繁忙的工厂,该是游人的禁区吧,然而青少年也有机会前往参观。我们在名古屋、札幌分别参观了丰田汽车集团的高冈工厂和札幌啤酒厂。两座工厂都设立了参观专线。人们通过照片、电视、模型和现场,亲眼看到一辆辆汽车是怎么组装成功的,一瓶瓶啤酒是怎么生产出来的。生产精神产品的“工厂”——NHK(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也专设了参观线路,参观者只要花几个钱买门票,就可参观正在拍摄的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
日本的所有参观场所,不仅环境整洁、设备先进,而且免费奉送印制精美的介绍材料。在这些地方,几乎看不到色情或不健康的东西。青少年在这里接受的科技文化知识,往往更直观、更具体、更易吸收消化。这也许是日本有关方面不惜出资大力修建博物馆、展览馆以及开设各种参观路线的良苦用心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